226. 大结局(2) 寻证+祭天+逼宫+真相……(2 / 2)

中殿不及前殿宽敞,殿内设五彩姝妙宝幡与道坛法案,四角设三足青铜鼎,鼎内篝火熊熊,法案上供奉着昊天大帝神位,至此才是祭天酬帝神正礼。

缓得片刻,过一段廊厅,李玥引赞入正殿,当首的道长二人,各掏出金声、玉振一对,一人鸣钟,一人念号随之而入,“伏以阴阳合序,资金石以通神明;幽显殊途,立辨号而昭诚信①……”

众人按位次跟随贞元帝进殿,只文武百官便将大殿站了个满满当当,女眷则被引入西面侧殿祝祷,此刻已过酉时,本就阴沉的天色更为昏暗,夜幕似要提前降临,女眷们跟着跪了半晌,此时离了贞元帝视线,一边听着道长们做法,一边都微微松了口气。

祭拜昊天大帝,有升陛奠玉、荐毛血、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燔燎、赐胙②几项仪程,比祭拜先祖更繁复漫长,虽有一墙之隔,但两殿有西北角的仪门相通,殿中亦早有内侍候着,谁也不敢太过造次。

法诀徐徐入耳,不多时,又听李玥读起了祭文,淑妃与德妃站在上首位,正可从仪门瞥见正殿情形,二人一脸虔诚,却皆是站得腿酸腰痛,眼看着又过小半个时辰,殿外天色彻底昏暗下来,德妃身边的永宁再也站不住了。

永宁年幼,受不得如此拘束,小小的背影一早便在晃动,期间回头看了秦缨半晌,此刻忽然挣开德妃之手,直朝秦缨跑来,德妃面色大变,却哪敢喝止?

永宁跑来跟前,秦缨忙拉住她的手,又看着正殿方向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待蹲下身后,她小声问:“公主怎么了?”

永宁黑白分明的眸子里闪出几分委屈,指了指殿门,似想离开此地。

秦缨苦笑道:“这可不成。”

德妃这时碎步跟来,也轻声劝道:“韵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父皇就在隔壁,你若跑出去,正被大家看见,回宫后可是要受罚的。”

德妃气声虽低,表情却颇为严肃,永宁抿着唇角,眼底闪出一片泪光。

秦缨这时看向殿中内侍,见他们眼观鼻鼻观心不敢抬头,眼珠儿微转道:“娘娘,这酬天神之礼才至终献,不如我带公主去西厢歇会儿?”

偏殿以西还连着几间厢房,德妃本不愿节外生枝,却又怕永宁压不住性子大闹起来,只好道:“那也好,劳烦你了,半炷香的时辰便回来。”

秦缨应好,牵着永宁的手往厢房走去。

一入厢房,便见屋子里燃着一只火炉,火炉上烧着一壶茶水,几个勤政殿内侍坐在矮凳上,正低声说着什么,大抵未想到秦缨会来,几人吓得立刻起身。

秦缨摆手,“我带公主来发散发散,不必多礼,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内侍之中正有元福,元福扫了一眼放着的大小箱笼,道:“是给陛下备的药,还有些吃食杂物,今日仪程太长,只怕陛下龙体不适。”

秦缨忙道:“吃食可能给公主些许?”

元福笑着应是,“有糕点——”

他转身打开一只箱笼,又从中取出食盒,盒盖一开,取了一盘桂花糕来,秦缨目光一扫,便见那箱笼之中放着药罐药包,竟是要为贞元帝煎药,而她目光一转,还看到旁里放着一套万寿龙纹锦袴,自是贞元帝之物。

秦缨眉头微拧,备药备食水是应当,怎还备着锦袴?今日仪程繁复,要备衣裳,也该备衮服才是。

永宁得了桂花糕,显是高兴了些,秦缨看她吃的香甜,眼底亦浮起两分怜惜,可就在此时,却听正殿中忽然响起一片惊呼之声。

秦缨眼瞳轻颤,元福几人也立刻紧张起来,秦缨牵着永宁回偏殿,一眼瞧见德妃几人已聚在通往正殿的仪门处——

李芳蕤回头看到她,快步上来,低声道:“不好了,昊天大帝的神位不知怎么裂了!”

秦缨拧着眉头上前,却并无李芳蕤想象中的震惊,她狐疑一瞬,跟着秦缨一起走向仪门。

大殿中,文武百官正骇然难当,昊天大帝的神位高立御案上,贞元帝正在给神位敬香,可就这般毫无预兆的,神位竟从中生出一道裂纹!

众目睽睽之下,贞元帝亦是惊慌,一旁的道长们更是面色大变!

那领头的道长骇然跪地,“显灵了!昊天大帝显灵了!”

他一跪,所有道士皆悉数跪倒,场面更显悚然,贞元帝捧着高香的手一抖,不解道:“老道长,此是何意?”

道长畏怕道:“陛下,此乃天帝降旨人间,实乃凶兆,老道、老道不敢明言……”

神位开裂,自不可能是什么吉兆,贞元帝看了眼手中高香,又看了看神位裂纹,似乎只是制神牌的檀香木开裂,但好好的,木牌怎会无端有损?

贞元帝心跳的越来越快,见文武百官注视着自己,赫然道:“老道长直说便是——”

道长捏起指诀,满脸敬畏地看向屋顶,“此、此乃昊天大帝告诫,道,道此诸罪辈,纵无明性,造十恶业。六尘遍染,三业萦缠。肆意任心,曾无觉悟。阴罪阳过,日积月深。背道违真,顺邪弃正③……”

贞元帝脸色越来越难看,老道长又悲切道:“唯有陛下剪灭恶心,信向是经,消除罪业,净尽无余,方可重得天眷,国运昌盛!”

贞元帝只觉眼前一黑,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恶心?罪业?朕有何恶?有何罪?你是替李氏列祖列宗守陵的道长,怎敢如此信口开河?!”

老道长伏身扣头,悲声道:“陛下饶命,此乃天意,非老道胡言,若非如此,老道怎敢冒犯天威?今岁世道不平,本就是天生异象,国运不昌,而这一切,自只与至尊龙脉有关,陛下想想,可曾造过哪般业障,否则,只怕要国难临头啊!”

文武百官满是惊诧地看着这一幕,贞元帝身子晃了晃,呼吸骤然急促起来,眨眼间面上便生出一片潮红,他喉咙里“嗬嗬”有声,抬手指着老道长,断断续续道:“你、你这妖道,休要在此妖言惑众,来人——”

话音一落,守在殿外的楚贤钦走了进来。

看到他出现,贞元帝厉声道:“将此妖道拖出去——”

楚贤钦还未动,太后先上前两步,“皇帝息怒,老道长传达天命,怎能算妖言惑众?去岁年末雪灾横行,月前西北又生时疫,接下来怕还有饥荒,此般种种皇帝瞒着朝野上下,怎非恶心?而这般乱象,亦是国运不昌之兆,难道皇帝未自省过?”

此言一出,满殿臣眷立时哗然,开春后西北大雪渐停,人人都以为天灾已过,朝中也并无西北时疫的消息,却竟是被贞元帝瞒了下来?

众臣惊疑难当,崔曜眉头几皱,上前道:“请太后娘娘自重,后宫不得干政,太后娘娘何必在此等场合发难?今日是陛下带领百官祭天祈福,正是为了天下苍生,而这老道胡言乱语,污蔑陛下,太后娘娘竟视若无睹?”

他看向楚贤钦,“楚统领,还不把人拉下去!”

楚贤钦一身甲胄站在门口,面上却闪过两分迟疑。

崔曜眉头拧起,这时太后却幽幽地叹了一声,“长清侯说得对,今日是祭天祈福,此刻,昊天大帝与十方诸圣,说不定正在天上看着我们,哀家做为长辈,不该如此指责皇帝,既如此,皇帝,还是将祭礼完成,免得触怒神圣。”

贞元帝和崔曜皆是一愣,未想到太后火上浇油后,又站出来主持大局。

当着百多人的面,贞元帝也不愿闹得无法收拾,而要收拾一个老道,何时不能收拾?

他牙关一咬,将高香插进香炉中,一旁的李玥在惊愣之中回神,连忙道:“终献得成,请陛下与太后、皇后娘娘,前往后殿行燔燎敬神之礼。”

后殿设有十二座神龛,祭奠的是十二官神,而燔燎之礼,正是将今日用过的祭物焚进鼎炉,以献官神,乃祭典最后一道祭神礼。

李玥引赞而出,贞元帝沉着脸,立刻往后殿去,黄万福和几个守在一边的侍从也连忙跟上,太后与皇后被侍从搀扶着,亦很快消失在了通往后殿的仪门处。

中殿与后殿之间并无中庭,而是处两丈见方的阔达廊厅,此刻廊厅被明黄道幡团团围住,东西两面皆挂着十二官神与十方神佛画像,而后殿正门有左右两道,中间的挡墙与廊厅相连,李玥引着众人从画像前经过,由东侧门入了后殿。

中殿内百多臣属面面相觑,可忽然,苏延庆折返了回来,恭敬道:“这是最后一礼,太后娘娘的意思,是让二殿下也同来,还有德妃娘娘、永宁公主,以及定北侯和长清侯,陛下看重你们,也请同来献礼。”

殿内又响起一片轻哗,让李琨去也就罢了,怎还让德妃和李韵同行?竟还有两位外臣?自顾便没有外臣与皇室一同祭天的道理!

李琨听令抬步,德妃不知怎么却有些不安,她忙道:“多谢太后娘娘的好意,但臣妾和永宁身份不合,不敢僭越——”

苏延庆原地不动,“这亦是陛下的意思。”

他如此一言,德妃更觉奇怪,贞元帝虽宠爱她们,却不会如此有违礼数,崔曜和杜巍也觉不对劲,崔曜自队伍中走出两步,“如此与礼不合,我们还是在外候着便可,公公回去复命吧,多谢陛下和太后恩典。”

苏延庆表情古怪起来,又求救般地看向信国公,信国公郑明跃本就站在首位,此刻走到德妃跟前,抬手做请,“娘娘,快请吧——”

杜巍眉头一竖,“信国公这是做什么?”

郑明跃死死盯着德妃,忽然语声一厉,“来人,请德妃娘娘和永宁公主入后殿说话,定北侯和长清侯,也一并请进去。”

此言一出,僵站许久的楚贤钦终于动了,与此同时,殿外禁军潮水般涌入,侯在一旁的道士们也从法器中抽出长剑,纷纷指向殿内诸人。

变故突生,百官骇然,仪门处的妃嫔女眷亦惊呼连连,本想从偏殿逃走,可守在偏殿的内侍也各个从腰间抽出短剑,竟皆是武士假扮!

崔曜与杜巍面色大变,而近前执剑的假道士未给他们反抗的机会,眨眼功夫,便有数把寒刃落在他们肩颈上,而殿内臣工虽多,但禁军与道士的人数是臣工的数倍,谁也不能以一敌百。

崔曜大怒:“郑明跃!你们这是要谋反?!”

郑明跃似笑非笑一瞬,抬了抬下颌,一个拿剑的道士上前,一把扯住德妃往后殿拖去,崔曜与杜巍,也被拧了臂膀。

眨眼功夫,德妃面上血色褪得干干净净,眼见崔慕之也被刀剑驾着脖子,她眼底涌上绝望,又连忙回头寻李韵。

李韵跟在秦缨身边,被这场面吓住,“哇”得一声哭起来。

李芳蕤亦怒道:“你们好大的胆子!你们——”

话未说完,秦缨一把拉住她,李芳蕤怒不可遏,但秦缨有劝阻之意,她只好咬紧牙关,将喝问咽了回去。

郑明跃此时看向李韵,“公主,你也请吧,去找你母亲。”

永宁虽有些呆笨,却也能体察危机,她哭着躲进秦缨身后,秦缨也一把护住她。

郑明跃目光一抬,盯向秦缨,“县主,此事与你无关,我们不想为难你,你最好不要多管闲事。”

秦缨抿了抿唇,咬牙道:“我陪公主进去。”

此言一出,人群中的秦璋忍不住唤她:“缨缨——”

李芳蕤也立刻道:“不可——”

秦缨遥遥看了秦璋一眼,更坚定道:“公主小小年纪,自然害怕,我陪她进去,事已至此,大家也明白太后和信国公要做什么了,我便是听到什么,也无伤大雅。”

郑明跃似觉她天真,淡淡一笑道:“也罢,县主仁善大义,那便随你的愿,只望你莫要后悔。”

秦缨倾身牵住永宁,低声道:“公主别怕,我陪你去找德妃娘娘。”

有她开口,永宁纵然还是害怕,也不再抗拒,只紧紧拉着她往后殿而去,郑明跃看了众人一眼,“请诸位稍后,这祭官神之礼,只怕还有些时候。”

话音落定,他也转身跟上,十多个执剑的道长们也一同往后殿行去,唯独楚贤钦带着其他禁军守在外,崔慕之急出一头冷汗,待想动手,却有两把剑锋一同挟持着他。

崔慕之恼恨极了,又愤愤看向楚贤钦,“楚贤钦!你好大的胆子!枉陛下这般器重你!你竟做了这乱臣贼子!”

楚贤钦眉眼微凉,语气复杂道:“诸位,太后并无伤害你们的意思,只要你们安然不动,今夜都可平安归家,但谁若敢妄动,那楚某的刀,便要见血了。”

“父皇——”

“来人护驾——”

楚贤钦话音落下,殿中响起一片倒抽冷气声,有想鸣不平之人也不敢开口,与此同时,似是李玥和黄万福的声音闷闷地响了起来,众人一愣,后殿与中殿隔了一道厅房,还有两堵厚墙,后殿的声音,怎么会出现在中殿之中?

……

夜如泼墨,德妃和崔曜出现在殿门口时,后殿侍立的乐工,也拔剑指向了李玥和贞元帝,黄万福大声喊着护驾,只等来了执剑的假道士。

贞元帝骇然难当,李玥更吓呆了住,而太后瞧见同来的还有秦缨,则最是诧异。

郑明跃道:“云阳县主非要陪公主殿下同来,我便成全她了。”

后殿内灯火通明,神龛高悬,道幡宝菱满室,四足青铜鼎炉立于正中,本该庄严肃穆地行燔燎之礼,可此时,只有炭火的哔剥声为这场面增添了几分荒诞之感。

秦缨被寒剑指着站在门口,又紧紧地将永宁揽在身边,德妃与崔曜三人,则被押着站在正南墙下,像要被审判的囚犯一般。

太后扫过室内众人,幽幽道:“长清侯和定北侯拥护皇帝,哀家明白,不过你们看看皇帝,他身患重病,已遭天谴,这样的人,满朝文武,天下万民,怎能信任他做皇帝?如今连昊天大帝都降下旨意,依哀家看,皇帝便照着老道长说的,早些清净向经,消除罪业,这一国之君的位置,该让年轻人坐了。”

事已至此,一切都已明了,刀虽架在崔曜脖子上,他还是咬牙道:“太后娘娘筹谋已久,这所谓昊天帝旨意,岂非是您的手笔?!祭天大典早有定数,您与郑氏谋划了两月,等得便是今日文武百官齐聚于此,再无人救陛下,那此前,那些忤逆乱国的童谣,是否也是太后娘娘一手安排?”

太后气定神闲,又看了一眼殿外天色,似在等待什么。

见崔曜气的脸红脖子粗,她淡笑道:“崔曜,你与定北侯皆是国之肱骨,大周要昌盛繁荣,总是离不开你们,哀家今日,也只有两个要求,第一,皇帝此刻下诏禅位,第二,你二人交出手中兵权,只要你们答应,哀家饶你们性命,连皇帝也不会伤。”

崔曜剑眉倒竖,太后又道:“你们不愿意也没关系,你们的夫人家小,已经在来此地的路上了,在你们往军中传令之前,哀家会替你们照拂一二。”

崔曜与杜巍一听,更觉无力回天,而太后语声悠长道:“哀家做这一切,不过是不想让大周国运,被这么一个引得天生异象的君王拖累。”

她看向贞元帝,“皇帝,你如何想?”

这片刻功夫,贞元帝已从震骇中回神,而他似乎早想过会有今日之场面,此刻反倒冷静了下来,“太后如此妄为,也不怕让琨儿背上弑父弑君,得位不正之名?即便得了帝位,他又如何能坐得安稳?”

太后满眸嘲弄,“你也配说得位不正?”

她眯起眸子,“琨儿是皇后嫡子,贤德远胜玥儿,有何不正?”

贞元帝语声一厉,“就凭朕不愿立他为储!”

贞元帝气息不稳,身倚着黄万福,摇摇欲坠道:“太后尽可扣押朕,扣押百官,京中有金吾卫与巡防营,城外有神策军,大家见祭天拖延时久,自会知道祈宸宫生变,太后若不怕琨儿背上千古骂名,便只管让他不忠不孝,杀父夺位!”

说至此他又道:“可你不敢当着百官逼宫杀人,足见你还是在意声名的,你也害怕,害怕杀了朕,杀了长清侯和定北侯,北府军与龙武军齐齐造反,届时,可不是你十万镇西军压得住的,所以,你想让朕和他们知难而退,让琨儿得个名正言顺。”

李琨站在皇后身边,一脸惊慌不安,他看向太后与皇后,又去看信国公和满殿执剑的禁军,再三确定真是谋反之后,忍不住道:“祖母,母后,这便是你们说的,要让琨儿做皇帝的法子?琨儿自小受君子之儒教导,你们难道真要杀了父皇吗?”

太后倏地皱眉,郑皇后更上前一把拉住李琨,不许他出言半句,李玥吓的神魂俱裂,至此才找回自己声音,唤道:“二哥,二哥想做皇帝,与父皇说便是,为何……为何要害父皇?我也从未说过我定要做皇帝……”

老一辈剑拔弩张,可李琨与李玥二人竟是兄弟相亲之状,太后面色愈是冷沉,却换贞元帝嘲弄地笑起来,“太后,连琨儿都不忍心,你们何至于此?”

贞元帝看向李琨,“琨儿,听父皇的话,在未酿成大祸之前收手,朕或可赦免你们之罪。”

李琨眼底犹豫更甚,像真被贞元帝说动似的,郑皇后恨铁不成钢地瞪他一眼,太后徐徐道:“皇帝,哀家给你一炷香的时间,若你不愿意,哀家只好让这神殿见血了。”

微微一顿,她眼底闪过几分成竹在胸的笃定,“你也不必想着神策军与金吾卫救援,因为很快,郑钦便会带着镇西军回京了。”

此一言石破天惊,殿内几人这才明白太后为何敢在今日谋反,不止是禁军倒戈,更是有十万镇西军为底气!

贞元帝目眦欲裂,“什么?郑钦!朕让他追逃方君然,他竟、他竟去调兵谋反?”

话音落下,崔曜也忍不住吼道:“太后一心夺位,可想过南诏与西羌虎视眈眈!西南失了镇西军守卫,必生大患!你们此行,与叛国何异?!”

太后面不改色,信国公郑明跃严声道:“倘若陛下愿意禅位,那镇西军不日便可返回西南,如此,也可护大周万全——”

说到镇西军,他眉目一冷,“当年我父亲为了平叛忠义殉国,这等汗马功劳,却连一副丹书铁券都未换来,陛下对郑氏防备之心早已有之,今日正是让陛下知道,十七年了,郑氏该拿回属于自己的尊荣了!”

贞元帝漠然道:“朕便是要写诏书,也只会传位于玥儿,太后和信国公想得个名正言顺,简直是在做梦!”

李玥面生动容,“父皇——”

他往前走了半步,可那乐工的剑锋却未让步,刹那间,寒刃带出一抹血色,李玥也痛叫起来。

德妃望着李玥脖颈上的血痕,再看着贞元帝的病容,骤然跪地道:“陛下,陛下待臣妾与玥儿用心良苦,臣妾感激不尽,但臣妾从来只求与陛下厮守,何曾想过定要让玥儿为储君?若太后娘娘愿意信守承诺,陛下,您便答应她们吧,再没有什么比您和玥儿的安危要紧……”

贞元帝面色潮红,呼吸窒闷,饶是如此,他也未想过松口,只万万没想到,竟是德妃先行屈服,他咬紧牙关,“玉容……”

太后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幕,见只过了半炷香的时辰,她忽然道:“德妃对陛下一往情深,是从还未入宫前便开始了吧?”

她语声悠悠道:“哀家还记得当年遴选妃嫔之时,你进宫请安,眼里心里皆是对皇帝的倾慕,后来哀家做主选了淑妃,还听闻你闭门不出月余。你本有机会定亲的,却硬是为了陛下在闺中多留了两年,算起来,这份痴情有二十多年了,实是叫人感佩。”

德妃眼泛泪花,贞元帝却胸膛剧烈起伏几下,再度猛咳起来,他身形几晃,全靠黄万福才勉强站住。

德妃吓得一个激灵,再度恳切道:“陛下,陛下请以安危为重——”

郑皇后居高临下望着她,讥讽道:“陛下,您看到了吗?深爱了您二十多年的人,正在劝您莫要执拗,一炷香的时辰可要到了。”

贞元帝呼吸愈发急促,许是怒意太过,咳嗽两声后,身子骤然抽搐起来,未几,又靠在黄万福肩头干呕两声,一道血丝自他唇角溢出,吓得黄万福惊呼起来。

德妃泪流满面,“陛下,您本就正在病中,何必做此坚持,臣妾求您了……”

秦缨看着贞元帝病发这一幕,只觉似曾相识,再想到那箱笼里的衣物,瞬间明白了那锦袴是做何用的,她眼瞳瞪大,如看怪物一般看向太后。

太后见贞元帝铁了心,视线扫过李玥,滑过德妃,最终,停在了永宁身上,“永宁,到皇祖母这里来,你帮着皇祖母劝劝你父皇……”

永宁身子一抖,又往秦缨身后缩,秦缨亦上前半步,挡在了她身前,也是在此时,太后发现秦缨正见鬼一般盯着她。

太后眉尖微蹙,“云阳为何如此看着哀家?你想护着永宁,但哀家今日告诉你,你护不住的,你也不该插手。”

秦缨冷然道:“太后娘娘,陛下真是遭天谴从而重病吗?”

她如此一问,殿内几人皆是愣住,连贞元帝自己都狐疑地看向秦缨,不等太后回答,秦缨语速极快地问黄万福,“黄公公,陛下的病症,是否除了伤寒之外,还有体热不退、恶心呕吐、头晕抽搐,以及腹泻失禁之状?”

贞元帝一怔,黄万福也惊愕道:“县主怎知?”

秦缨叹为观止地看着太后,语声微扬道,“太后适才说,倘若陛下愿意禅位,太后便谁也不会为难,连陛下也不会伤害——”

太后好整以暇点头,“自然,皇帝到底是哀家看着长大的,哀家不想赶尽杀绝。”

秦缨怒极反笑,赫然道:“您并非不想赶尽杀绝!您是一早便给陛下下了毒,这毒日积月累,只需再过上半个月,陛下自己便会毒发身亡,哪里需要您动手?!”

秦缨一字一句掷地有声,那个特意加重的“您”字,在此刻听来,格外刺耳嘲弄。

毒害皇帝的指控,并不比谋反轻,郑皇后与信国公面色微变,但太后却仍面不改色,只沉了声道:“云阳,哀家素来疼爱你,今日也不想为难你,你只需袖手旁观,往后,与你父亲对琨儿忠诚无二便可。”

贞元帝惊疑不定地望着秦缨,又看向太后,“怎会是投毒?若是投毒,赵昉怎会看不出?除非……”

贞元帝心中冒出个可怕的念头,倘若赵昉也是太后之人,那自会替太后打掩护!

贞元帝心头狂跳,忙问:“是何毒?云阳你怎会知晓?”

秦缨不知想到什么,眼底闪过一抹豁出去的狠色,“我如何知晓?自要因为,贞元三年九月初九,太后用同样的方法,给我母亲下了活商陆之毒,从而害死了我母亲和兄长,时隔十七年,您又用同样的方法害人,难道还以为自己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吗?”

太后骤然一愣,似乎怎么也没想到,好端端的,秦缨竟能提起十七年前之事。

一旁崔曜与德妃也分外惊诧,而贞元帝呆了一瞬后,再看了太后一眼,剑眉几皱,似明白了什么……

李琨站在郑皇后身边,分外不解道:“县主在说什么?十七年前,你母亲和兄长乃是染了瘟疫而死,你怎能说是皇祖母下毒?”

秦缨看着贞元帝,再看向太后与郑皇后,又冷冰冰地扫过郑明跃与杜巍,见这几人失声了一般,她嘲弄道:“怎么?只有二殿下一人好奇我为何如此说吗?”

如今太后与郑氏谋反,正是罪无可恕,崔曜做为被挟持者,自然恨不能揭开太后更多的罪状,他立刻接话道:“我也听闻你母亲和兄长是染瘟疫而死——”

秦缨冷声道:“当年我母亲九月初七去刺史府探望陛下,待重阳节那日,刺史府给我母亲送来了一盅驼峰羹,那时此物稀罕,我爹爹让给了母亲和年幼的兄长食用,就在吃完此物没多久,我母亲便‘染病’了,此后太后点了太医苏应勤为我母亲看病,苏太医起初不明白为何这病越看越严重,直到我母亲快死了,他才发现了古怪之地。”

“后来我母亲弥留之际,大抵也明白了自己为何而死,只叮嘱我爹爹照看我长大,而我母亲和兄长身死之谜,也如此折磨了我爹爹十七年,直到今岁我派人去密州找到了苏太医身边的亲信,得知当年苏太医临死之际,什么都顾不上交代,却定要烧掉在丰州时,给我母亲开过的两张方子……”

秦缨死死盯着太后,“只因当年药材奇缺,太医院人手亦杂乱,苏太医次次多给我母亲开一副外敷之药,那药材中,正有一味活商陆含有剧毒,只可外用,不可内服,活商陆与我母亲煎服药方中的雾水葛十分相似,于是,太后便安排了一个叫多寿的小太监在御药房帮忙,此人识药理,由他给我母亲调换两种极相似的药材……”

秦缨语声悲愤起来,“而我们府上毫不知情,就这般日日饮毒药,中毒亦越来越重,而恰巧,这中毒之状,与当年的疙瘩瘟病状十分相似,因此,到我兄长和母亲亡故,外界都只以为她们是染了瘟疫不治而亡!”

崔曜与德妃一脸震惊,太后与皇后的表情亦是变了,她们筹谋多日,此刻大局已定,本来任何事都不足以掀起风浪,却不想,秦缨竟发现了十七年前的秘密。

崔曜本还将信将疑,可见太后几人神色,也猜到秦缨所言不假,他立刻道:“竟有此事!太后好狠的心肠,义川长公主乃是你半个女儿,你怎能下如此毒手?!”

郑皇后一听此言,忙梗着脖颈道:“县主慎言,可不要因为今日这场面,便把多年前的旧事栽赃在太后娘娘身上——”

李琨亦忍不住道:“县主说的好生荒唐,我只听闻皇祖母当年十分疼爱你母亲,这些年,因你母亲早逝,皇祖母待你也犹如亲孙女,你怎敢如此污蔑她?丰州围城,人人自危,皇祖母和父皇主持大局还忙不过来,凭何去害你母亲?”

秦缨有些怜悯地看着李琨,“二殿下问得很好,但这其中原因,二殿下还是不要知道的好,否则,我只怕你下半生都过不安稳。”

太后语声一厉:“云阳,你太放肆了!”

秦缨身量笔挺,无畏无惧,又目光一转看向贞元帝,“陛下,太后为何谋害我母亲,想来你也是明白的,时隔多年,她又将同样的法子用在你身上,这岂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只是倘若五殿下与德妃也知晓真相,不知他们作何感想……”

太后听到此处再也难忍,断然道:“来人!将云阳县主绑起来!”

秦缨眉峰一拧,可这时,却是李琨上前一步挡在了秦缨身前,“且慢,皇祖母,为何不让云阳县主说下去?什么事会让我半生不安?”

远处德妃与崔曜也是一脸茫然,德妃道:“太后害了你母亲,与陛下有何干系?与我和玥儿又有何牵连?当年丰州城乱,陛下危在旦夕,他哪有气力作恶!”

秦缨眼瞳微狭:“当年的陛下的确没机会作恶,可这么多年过来,他做的恶事可不比太后少,贞元七年十月,当年的礼部侍郎谢正瑜辞官回乡,他们府中上下三十六口,除了独子谢星阑之外,其他三十五人尽数死在云沧江的船难中,有人临时顶替船工上船,为的便是灭谢氏满门,却不想,让一个八岁的孩子活了下来——”

微微一顿,秦缨看向始终沉默寡言的杜巍,“定北侯,我说的可对?”

崔曜一呆,自想到了前几日定北侯府的案子,他虽不敢置信,可今日这般场面,秦缨一言有差便难活命,她绝不敢撒谎冒险。

秦缨继续道:“当年九月,你忽然受诏回京,为的便是陛下起了灭门之心,后来顶替船工,乃是赵燮安排,当年你们留了活口,这才有了前几日的侯波案。”

崔曜咬牙看向杜巍:“竟真有此事?那死在定北侯府的灾民,果真是当年那船工?这……这是陛下的意思?那谢正瑜当年,乃是陛下颇为器重之人,陛下怎会……”

崔曜眸色复杂地看向贞元帝,德妃愣了愣,也盯着贞元帝,她们夫妻多年,德妃只需仔细一看神色,便知秦缨所言真假,而很快,她心底便有了答案。

杜巍古铜色的面庞上一片晦暗,他看向秦缨,“县主一会儿说自己的母亲被害死,一会儿又说谢家满门被灭族,县主到底想说什么?”

李琨亦道:“是啊,你说我祖母我父皇害人,你可有证据?”

太后定定地盯着秦缨,忽然短促地一笑,“云阳,今夜留在此处之人,本还有机会活命,可你既既然开了这个头,那他们一个个,都将会因你而死,你父亲还在外面,你连他也不顾,连自己的性命也不要了?”

太后既有此言,便越发证明这两件旧事的真相极为可怖,德妃与崔曜不知怎么更不安起来,被刀架在脖子上的李玥也满眸惊疑。

这时秦缨惨笑一下,“至亲之冤,不可不平,便是拼掉性命,也要问问太后与陛下,这世道皇权为尊,却便没有公道与王法吗?”

听她此言,太后眼底倒闪过一丝赞赏,窗外夜色浓重,距离郑钦入城的时辰也还早,这漫漫长夜,她有时间与秦缨耗一耗。

她点了点头,“也罢,也该让琨儿知道一切了,不过哀家更好奇,这么多年的旧事了,你是如何知晓的?你当真知道了前因后果?”

秦缨适才言辞颇有警示意味,却也实在含糊,而过了这几十年,连太后自己的记忆都模糊了,她实在不敢相信秦缨如何能查明真相。

太后愿意让她说,那是再好不过,秦缨也朝窗外看了一眼,抬步,往那南墙靠近了些,她轻吸口气,语声清越道:“这一切,还要从我无意之中,发现我母亲和兄长死于中毒说起,这十多年来,我与爹爹相依为命,见他日日追忆亡妻,而我自己,却没有一点儿关于母亲和兄长的记忆,于是,我起了查探旧事的心思……”

“查到苏太医身边的亲随,又查到那两张方子和后来诡异死去的多寿太监,当时,我便肯定,谋害我母亲和兄长之人,定是当年住在刺史府的哪位主子,寻常人,谁能让宫侍为自己卖命,有怎敢动义川公主?”

说至此,她眉头一簇,“但当年叛军围城,情况危急,我怎么也想不通我母亲一个与世无争之人会因何被害,直到,我知道了谢氏的船难乃是人为制造,而这灭门案,竟与定北侯府牵连在了一起……”

秦缨转身看向杜巍,“而这一切祸端的根源,还真与定北侯府有不小的干系,大抵五十年前,西羌举兵进犯大周,那场大战持续了七年,后来,幸而有老定北侯杜渊带兵退敌,可在那场大战之中,杜渊也差点重伤而死,可幸好,有位神医救了杜渊,杜渊对这位神医感恩戴德,回京之后,将此人推荐给了患有头疾的肃宗陛下,肃宗陛下将此人召回京城,头疾也果然被此人治好,于是一道御令,封此人为御医,令他举家入京。”

秦缨目光一转,又看向了贞元帝,“说来也巧,今岁九月,西南生了一件连环杀人案,死者虽多,可在陛下眼底,应该算不上惊天大案,可陛下却对此案万分看重,派了龙翊卫指挥使谢星阑南下,我亦随之同行,彼时我曾短暂地生过疑问,可等到后来我想明白了一切,方才明白陛下那时为何要派谢大人这等御前钦差亲自查办此案。”

崔曜忍不住道:“此案死的都是衙差,最后一个死者,乃是个县令,县令官位虽不高,但到底也是朝廷命官,陛下爱民如子,自然看重。”

秦缨冷淡地牵唇,“朝廷命官的案子的确不小,可大周七十二州府,每一州府十多县衙,有近千个县令县丞,每一年,都有县官意外而亡,但这却是唯一一次,陛下点了监察百官的龙翊卫亲自南下办差——”

崔曜仔细一想,似乎真若秦缨所言,顿时语塞。

秦缨继续道:“我们去的地方是楚州,那最后一个死者乃是慈善县县令,我们去办案之时,住在一间叫‘半枝莲’的客栈之中,彼时,我们听了一段关于当地一位姜姓神医入宫做御医的传奇故事,但并未将这些闲谈放在心上,直到年前出现了毒膏之祸,研制治法之时,我才知道,那位慈山的姜神医当真入宫,还留下了一本内经著作,却因为在后来获罪,著作上连姓名也无,而同样没有姓名的,还有云韶府的一位舞姬——”

“早在办双喜班的案子时,我便去过云韶府,翻看记载时,发现永泰二年出现过一位惊才艳艳的舞姬,那位舞姬擅字舞、花舞,很得主子们赏识,可她就好像一朵昙花,只在云韶府短暂出现过一年便消失了,关于她的记载被撕去,就好像她是个禁忌一般。”

秦缨讲的琐碎,众人也听得云里雾里,李琨便问:“这舞姬又是谁?”

秦缨并不答话,只继续道:“也是在那时,我注意到了永宁公主病得古怪。”

永宁跟在她身边,还在低低抽泣,秦缨垂眸看她,眼底满是怜惜,“众所周知,永宁公主自两三岁上,便得了怪病,这些年来一直与药为伴,一直呆呆傻傻的,我便想,公主身份尊贵,什么样的神医找不来,却为何久病未愈?某一日,我遇见了崔世子,提起永宁的病时,崔世子竟堂而皇之的说,找来了祖母薛氏府上的神医,还说永宁公主长大了,懂事了,病便会好,这世上,那有什么病会因为懂事而好?”

秦缨抚了抚永宁发顶,“这疑问困扰我多日,但我没有心思去探究,因我母亲的案子,和谢大人一家的案子都找不出动机,实在叫人头疼,哪怕找到了侯波……”

“直到立春那日,我去定北侯府上赴宴,小厮讲了老定北侯九死一生之事,而他们府上,果真对医者尤其敬重,后来我又问了一位老太医,得知老定北侯在世时,但凡病痛,必定请慈山那位姜太医看病,于是我这才肯定当年救老定北侯的是姜神医,举荐他入宫的亦正是老定北侯,且更为诡异的,则是当年丰州生出刺客风波之时,咱们如今的定北侯,竟在死守封城的情形下,带着人离开过丰州城……”

杜巍眉头紧拧,贞元帝眼底已生骇然,他看向太后,愤然道:“太后真要让她说下去吗?就算你心狠手辣,但真要让琨儿知晓这些?”

李琨正听得入神,见贞元帝如此态度,更不可能放弃,立刻道:“不,皇祖母,我要知道!秦缨,你说下去——”

太后讥讽地看向贞元帝,“皇帝害怕了?”

贞元帝胸膛起伏,面上冷汗淋漓,秦缨扫了他一眼,继续道:“也是在那日,我知道了那位无名的舞姬,竟然就是姜太医的女儿——”

“当年姜太医入京后,因医术高明,十分得肃宗陛下信任,一路高升直至院正之位,他的夫人与女儿,也被接入京中享福,可七年之后,年月到了岱宗陛下一朝,姜太医却因为明嫔小产亡故一案家破人亡——”

李琨拧眉道:“小产亡故?”

秦缨摇头,“时隔多年,此事已难查证,但唯一肯定的是,姜太医医术高明,绝不会对一个孕妇用错药,而此案之后,姜太医被斩首,夫人被流放,后死在半途,女儿则被充入宫中为伎人,好好的一家子,就如此结局惨烈,凭当年在位的后宫妃嫔,二殿下不如问问太后,此事内情,她或许知道的最清楚……”

李琨忙看向太后,可太后显然不想提此事,只目光幽幽道:“这是四十年前的事,与你起初说的,似乎干系不大……”

太后此言说的真切极了,秦缨轻嗤一声,道:“是,隔了四五十年,任是谁都看不出有何干系,但偏偏被我知道,姜太医的夫人也患有隐疾,而姜太医在慈山种的药材,也皆是为了夫人而种,也是那几日,谢大人因想帮忙探究永宁是何病症,专门调查了崔家的那位贺神医,这才得知,钦州薛氏竟然将那贺神医父子都留在了族中。”

崔曜眼皮一跳,“你说杜氏与姜氏,为何扯永宁公主的病?”

秦缨目光扫过众人,铮然道:“因为,这一切的症结,都在永宁公主的病上,而这横跨了五十年岁月的故事,杜氏、姜氏、皇室,崔氏,薛氏,都有隐藏极深的牵连,而真正让我勘破谜底的线索,竟是在永宁公主的药方之上!”

崔曜一愕,“你拿到了公主的药方?”

秦缨点头,“不错,纵然是宫里,也没有不漏风的墙,我拿到公主的药方,陡然发现,她药方用药,竟与姜太医给她夫人种的药材有七分相似——”

杜巍听至此,忍不住道:“姜夫人早在四十年前便死了,她的药方与永宁公主的药方有何干系?”

秦缨眯眸,“用药相似,便代表患病相似,而就在发现此事的第二日,我彻底的想通了一切关窍,那日我去给一位老人家送药,忽然看到他们府上,还挂着上元节的灯笼,我的婢女便问,上元节已过了月余,为何还要挂这样久?那府上小厮道,灯笼诗文寓意极好,乃是为了求个好意头,当时我并未放在心上,等到了谢大人府上,又看到他在对比他父亲的画作,他父亲毕生临摹《陆元熙夜宴图》,只凭此技便名动京城,也因此颇得陛下爱重,可谁敢相信,他出事前两月有几幅画,竟然画错了——”

说起谢正瑜的画,秦缨看向贞元帝:“当年老谢大人一家出事之后,宫里的昭文馆曾着过一场大火,所有帝妃御像、宫廷御画,皆被付之一炬,起初我怀疑过,这大火烧了御像,莫不是御像有何古怪?可后来我又得知,自从真元四年后,陛下并未让先谢大人画过御像,那如此便奇怪了,我彼时苦思数日不解,直到谢大人告诉我他父亲画错了何地!”

说至此,秦缨呼吸一重,快速道:“也在此时,我记起了我婢女与小厮的对答,按照他们的说辞,我忽然想到了南下去慈山时,听到过的一种说法,在慈山,无论是过什么节日,其他地方庆祝三五天,他们那里,则都要庆祝月余,重阳的茱萸要挂上月余,端午的艾草也要戴上月余,便是过年的习俗,也要保持到二月,也是在此时,我记起了永宁公主在永寿宫一个不甚起眼之行——”

秦缨绕了一圈,又说回了永宁身上,众人疑惑不定,而德妃却骤然变了脸色,“你是说那日……”

秦缨看向她,“娘娘还记得,那日在永寿宫,公主殿下将玉簪扔进了墙角的雪堆里,你看到之后,上前呵斥她不珍惜宝物,可实际上,你只是在遮掩此事。”

“公主扔玉簪,并非是不爱惜玉簪,她,其实是在为太后祈福!而娘娘你还不知,此行其实是慈善县的过年习俗,名为‘扔愁帽’,于大年三十,要将戴过的帷帽、头巾,或是女子发簪、绢花等饰物扔到院子角落,待二月将这些扫出与其他杂物一并烧掉,如此便可抛旧愁换新喜,公主不记年月,只以为还在过年,这才将簪子仍在院角。”

德妃面色一白,但崔曜却不明白,“可公主怎会慈山的习俗?!”

秦缨看看德妃,再看看贞元帝,推测道:“我猜测,是陛下在某个重要时刻,对娘娘提起过此习俗,娘娘待陛下痴情,将此习俗记下,偶然教给了公主,虽交代公主不可露于人前,可公主神思不敏,将此事给忘了……”

德妃不敢看贞元帝,只咬牙道:“不错,这是当年在丰州过年之时,陛下扔掉自己的帷帽替我祈福,从而被我记下的,就算这习俗是慈山的,可那又如何?陛下或许是从臣子内侍那里听说过,这又能证明什么?”

秦缨道:“那当年陛下如此,可曾交代娘娘,此事不可露于人前?”

德妃唇角紧抿,答不出话,秦缨便了然道:“若此习俗无古怪,陛下不可能如此交代,我既想通了此处,再看着先谢大人画错的夜宴图,又加上姜夫人与永宁的药方,那一切,便都可说得通了,而其实早在半年之前,公主殿下便告诉过大家她患了何病。”

众人眉头拧起,皆向永宁看去——

永宁红着眼眶有些害怕,却因德妃被挟持不敢靠近,只能紧巴巴地拽着秦缨的裙袂。

秦缨揽着她的肩膀,沉声道:“去岁的中秋宫宴,宴后皇后娘娘带着大家赏菊,当时,公主给淑妃娘娘献花,却竟然分不清墨荷与碧云,也是那日,太后娘娘让把羊脂白玉的鹤鹿回春送给陛下,说陛下独独喜欢羊脂玉,碧玉送给他他也不会赏玩,而赏雪宴那日,公主竟将我发髻上的碧色玉兰簪认成了梅花簪,给她做宫灯之时,她分明说过喜欢青鸟,可我做的青鸾逐月灯笼,却不是她第一个放飞的,她第一个放飞的,乃是赤红的三足金乌,我还想到,公主小时候被发现患病,乃是因她总认错人与物……”

太后骤然道:“你说了这样多,都只在说永宁的病,这和那些人的死有何干系?!”

秦缨冷冷一笑,“太后娘娘不是最知道有何干系吗?毕竟这所有命案的真相,您早就在那两首童谣之中给出了答案,也因此,陛下对那童谣分外痛恨!他既怀疑是你们有心为之,可他更怕的,却当真是天降民谚,因为童谣揭示的太过准确!”

李琨刚听懂几分,一听此言,又混乱起来,“怎又扯到了童谣上?那两首童谣忤逆乱国,无论谁是帝王都会害怕——”

秦缨断然摇头:“不,忤逆乱国是其次,陛下最恼怒的,乃是那‘绯衣小儿当殿坐,兔儿不仁患赤瘕’两句,赤瘕是眼疾,绯与赤皆是颜色,而这‘兔儿’二字,不是孩童们容易想到兔子,这是属相!这是陛下真实的属相!”

崔曜倒吸一口凉气,“眼疾?属相?陛下眼睛好好的,且陛下是永泰二年生人,乃是属虎,怎会属兔?你说了这样多,可结论却如此荒谬!”

秦缨神色一振,扬声道:“不是只有眼瞎眼翳才是眼疾,倘若有人不能分辩颜色,那亦是眼疾,陛下此疾,尤其难辨青红之色,因此陛下独爱羊脂玉,不喜碧玉,因碧玉亦出错,他也赏不来碧玉妙处。”

“也因此,永宁不辩墨荷与碧云,分不清青鸟到底是何种颜色,她幼时靠着颜色认人和物,因辨不清,这才造成错乱,而德妃和皇帝为了掩人耳目,将她说成脑袋呆傻有病,又不许她离开长信宫,多年下来,将她当真养的呆呆傻傻起来,而长清侯此前说待她懂事了便可痊愈,并非是指眼疾痊愈,而是指她懂事了,便可撒谎掩饰了!”

秦缨语速太快,永宁虽不聪敏,却也听懂了大概,她怔怔看着德妃与贞元帝,眼泪又扑簌簌落了下来。

秦缨沉痛道:“此疾无药可医,被视为妖异诅咒,谁也不敢轻易宣扬,而大夫们,更不知此病因何而起,无论是姜夫人还是永宁,都当做眼翳治疗,而当年昭文馆之所以着火,谢氏之所以招来灭门之祸,并非御像有误,而是先谢大人行走宫廷作画之时,发现本来钟爱夜宴图的皇帝,竟分不清画上瑰丽纷杂之色了!当年派去灭门之人,曾搜查过谢氏箱笼,可他们绝没有想到先谢大人将线索藏在了何处——”

她定声道:“他那几幅有误的画作上,一处将状元韩煜穿的青衣青玉佩,画成了青衣绯色玉佩,一处舞姬是红裙绿腰带,画成了红裙红腰带,还有家主陆元熙的袍子,本是赤色云纹,可他却画成了青色云纹,虽然每一处都只是丁点儿谬误,可这样的细微错误,绝不该出现在他的身上,他如此,不过是隐晦地告诉大家,现在的陛下,早已不再是此前令他做御像,将他引为知己的陛下了,此前的陛下为永泰二年生人,并无眼疾,而眼前这位,则出生在永泰三年,他外祖母患此疾,而此疾可代代遗传,这才令他得病!”

崔曜眼瞳大嶝,李琨与德妃也骇然愣住!

李玥结巴道:“什、什么二年三年?什么外祖母遗传?”

秦缨秀眸微狭,铿锵有力道:“这病遗传方式复杂,男子只有患者与非患者之选,而女子,则可能是患者、非患者,及疾病携带者。若传给女儿,女儿是患者,那父亲定亦是患者,好比陛下与永宁,而德妃娘娘虽并非患者,但她定是此病的携带者,她的病乃是从沁州薛氏一脉传来,那贺神医父子世代留在薛氏,正是为了给薛家人治此疾。”

她定定看向崔曜,“长清侯,我说的可对?”

崔曜张口结舌,一字也反驳不出来。

这时秦缨又看向杜巍,“而这位替身陛下的病,则是从姜夫人那里传来,若我没猜错,姜家大小姐姜南星根本没死,她虽非患者,却与德妃一样是携带此病之人,而她,更是咱们这位陛下的生母!也正因如此,关于姜南星做舞姬的记载,才会被全部销毁!”

“永泰元年姜仲白身死,可姜南星入宫后却得赏识,不仅如此,她还得了永泰帝宠幸怀了身孕,宫中的观兰殿,是永泰帝为她而设,那养兰花的花房,亦是按照他们府里的法子引入热泉,可有明嫔小产而亡的前车之鉴,姜南星卑微之身,根本不敢留在宫中,至永泰三年初,为了自保,她想离宫,姜仲白是老定北侯的救命恩人,你们护不住他,难道还帮不了他女儿?于是,你们助她装病出宫,还假传了她的死讯。”

“后来你们将她送去北方,产下私生皇子,本只想让他隐姓埋名长大,却没想到贞元三年真正的陛下在丰州城遇刺而死,时值叛军作乱,国不可一日无君,没办法,你领着太后御令出城,去禹州将这位假陛下找了来……”

说至此,她肃然道:“双喜班的案子时,曾有两个长相极相似的姑娘演戏法,但她们是班主万里挑一碰上的,而你那时离城只两日,哪能这样快找到眉眼形似之人?唯一的解释,便是他们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后来,你们利用瘟疫期间,为保护天子,外臣不得面见的规矩,为他掩护,而此前陛下本就染过瘟疫,于是,你们又编出他重病暴瘦的假话,让他李代桃僵,稳定大局,彼时疫病横行,假陛下也染了病,德妃未与陛下朝夕相处过,一心想去照顾,竟未发现早就换了人。”

“而我母亲那几日牵挂陛下,她贵为长公主,你们能阻拦第一次,绝不能阻拦第二次,正好被她见到了刚入城的假陛下,你们认为她发现了破绽,不给她任何分辨机会,竟直接下毒永绝后患——”

秦缨语声一寒,“太后,定北侯,我说的是也不是?!”

太后沉眸不语,杜巍眼瞳狠颤道:“你怎会……”

秦缨目光缓缓扫过殿内诸人,便见李琨与李玥都僵立当场,而德妃睁大眼睛望着贞元帝,直怀疑自己听错了,“陛下,您、您不是臣妾闺中所见之人?”

贞元帝牙关紧咬,呼吸急促,面对德妃诘问,他眼底闪过两分屈辱,但却道:“玉容,你何必信这些胡言乱语?这些说辞,不过是她自己的臆想罢了!”

秦缨微微一笑,“那便请陛下看看神龛上的神像道幡,将道幡上绣着的红色法诀念出来,若您念的一字不差,便证明我所言为假——”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贞元帝脸上,贞元帝往神龛上看了一眼,眉头紧皱,目光如炬,唇角不住开合,像真是在分辨字词,而德妃见他如此,难以置信的荒诞涌上,骤然掩面呜咽起来,贞元帝一愣,这才意识到秦缨在骗他——

秦缨断然道:“道幡上根本没有红字,陛下还敢说自己没有眼疾?”

她字字若金声玉振,又嘲弄道:“太后当年,自然也是为了不让叛军得逞,只是你也没想到,李代桃僵之后,便无法收场了,假皇帝是真皇子,而他有定北侯和北府军支持,还有德妃和长清侯府可信,你亦不敢将以假乱真的秘闻昭告天下,再加上老信国公郑成德战死,郑氏元气大伤,这皇位,竟让他稳稳坐了住,一坐便是十多年!如今,见他打定主意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您终于再也等不了了!”

殿内安静的落针可闻,忽然,李琨红着眼道:“皇祖母,母后,秦缨所言可是半分不差?父皇乃是你们当年找来的替身,我真正的父皇早已死在了贞元三年?!”

郑皇后闻声忽然也红了眼,德妃爱错了人,可这些年好歹也是琴瑟和鸣,独得宠爱,唯有她,唯有她知晓一切真相,顶着母仪天下之衔,过得油煎般苦楚。

她长吸口气,颤声道:“琨儿,你再也不必问母后,为何父皇不够疼爱你了,因他根本就不是你的亲父皇,他的生母是卑贱宫伎,他自小长于乡野,他哪里配做你的父皇?从今日起,你将成为大周天子,十七年了,我们终于拿回本属于你父皇的九五至尊之位,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轻慢你了!”

李琨泪眼婆娑地看向贞元帝,仍觉难以接受。

太后站在他身侧,满是慨叹地看着秦缨,“云阳,还是从前的你惹人喜爱,如今的你虽聪明,却聪明的叫人可恨,这样多的细枝末节,竟被你尽数串联起来,连哀家都听得震撼无比,既然你已清楚一切,那可还有其他人知情?”

秦缨唇角紧抿,“怎么,太后要将所有知情之人尽数杀了?”

太后面不改色道:“不急,等郑钦带着镇西军回——”

“太后放心,镇西军不会来了!”

紧闭的殿门外骤然响起一道高喝的男子之声,太后反应了一瞬,赫然瞪眸,“谢星阑?!快、快把云阳给哀家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