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想在此次乡试中获取名次,再为难也得努力,相信孟冠白和丘逸晨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不需他为之担忧。
他会露出此番神态自然也不是因为孟冠白和丘逸晨,他方才看舒方海和包忆安文章时就已经将这二十几篇文章记在心中了,将之从头到尾梳理一遍,书中文章下是写有所作文章时间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舒方海的文章与包忆安的文章分做两边,包忆安的文章倒是无甚关联之处,每篇文章之间毫无联系,可以说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可舒方海的文章却有些不同,每篇文章之间仿佛都有些牵连,随着时间越近,甚至隐隐有些蛛丝马迹从字里行间悄悄是溢了出来。
谢景行上辈子能在时常出外打工的情况下,还能夺下状元,考上最高学府,一方面确实是因为他学习能力强,智商比一般人要高上不少,可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每次考试之前,他仿佛被猜题之神眷顾,只需要知道出题老师是谁,在将之前老师出的试卷大概翻过几张,便能大概猜出出题老师将会出哪些相关的题目。
想他在初高中时还有一个“谢神”的别称,不是夸他学习成绩太好,而是因为他每每都能命中大考时的考题。
他猜题之准已经到了好种地步呢?那就是出题老师已经被他逼到甚至会反猜他的猜测,反其道而行之出题。
可谢景行却又能摸准出题老师的想法,任他如何转变,总有那么几道题脱离不了谢景行的推测。
谢景行可以说是当时他所在省市初、高中考试界的肖秀荣了。
只是就仿佛有什么在他心头呼之欲出,与上辈子不同,样本实在太小了,他不知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可舒方海最后一篇文章却在他的脑海里频频闪现。
题目很短,就四个字,“不教而诛”。
他学的经史子集中并无原模原样的四字,而是变化自“不教而杀”一语,原文为:“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这句话的意思比较简单,就是初读论语之人也能大概明晓含义,即是指在平日不教育,坐视不管,可等人犯了错,却不顾犯错之人懵懂就处死他。
原文出自《论语·尧曰篇》,尧曰篇只有短短三章,相对其他论语篇章并不算多,可是每一章段落相较其他而言可长上不少。
尧曰篇中有不少流传千古的名句,比较长的有:“君子惠而不费……威而不猛”,只有几字组成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宽则得众,信则民任”。
只看这几句就能看出来本篇主要讲的是尧、舜、禹三代帝王上位之后所施的仁政,以及孔子关于如何在一个国家中以仁政治理国家。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讲了他的政治思维,以及为官从政应做的本分,反对不教而杀的暴虐之政,主张德治、礼治。
能写的方面很多,据此阐述自己的政治追求更是不少为官之人常做的文章,可舒方海却偏偏全文只谈了一个“教”字。
文中并无深意,就只是单纯地阐述教育,以及该如何教导天下学子明理知德。
正是因为过于简单,谢景行才会游移不定,可之前舒方海的十来篇文章虽然不是每篇都以教育为题,可每每也都提起,只是三言两语,并不特别招人注意。
而舒方海的文章也几乎都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