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1(1 / 2)

,瞧着不像做农活的人,可一脚进了田,一点不嫌田间泥泞,更是用那双皎白无暇的手,在泥巴里挖了麦种出来。

“阿嬷去年收成如何?”明窈转头问道。

在长老的允许下,各家仔细说了家里粮食的产量,连带着耕种的全部过程,也事无钜细地说出来。

明窈抓住关键:“您说去年农肥多添了两次?”

“是啊,农肥伴着草木灰,在出苗后多添了两回,我们也不是故意要改,只是隔壁他家产量年年高,我们也是眼馋了……”

而这种情况并不唯一,连着几户粮食产量高的人家,要不是添了农肥,要不是在下种前用很稀很稀的粪水浸了种子,跟广泛推广的肥田法总有些许诧异。

明窈后知后觉——

南部草原的耕田都是久无人耕的,还是他们迁徙过去后,才有了耕作一说,那些田地的肥力强,就算没有施肥,田里的肥力也足以养活满地庄稼。

而北部草原的耕田已经世世代代耕种了上百年,就算族人多有迁徙,给土地留下了足够的缓冲时间,可田里的肥力还是弱了点。

旁的不说,只当年他们迁去南部草原后,农肥的施加量是做了减少的。

想明白这些后,明窈找了十几户人家,他们的田地有肥有瘠,地理位置也不同,粮食的产量也是年年有变。

这十几户人家耕种的方式变上一些,等秋收时,要是粮食产量不达预期,就由明窈补足差额,要是超了原产,便是皆大欢喜了。

从这两个旗回去后,明窈又寻来几个识字多的女兵,跟她编了两册书。

这两册书是为了各旗族人编的,一本适合年纪小些的孩子,另一本适合时间不是那么充沛的大人,但无论哪侧,都是为了教大家大瑜话和文字。

七月中,阿玛尔带着商队的人赶至。

一行人在东南聚居地住了一个来月,以阿玛尔为首的七八个人颇不愿离开,便是躺在围栏旁望天,也觉故乡的云比别处都好看。

明窈无法,只好跟他们讲:“这里的毡帐都不拆,以后你们走商,随时能来住,不急这一次的。”

阿玛尔大喜:“王后说的是真的吗?那我下次能不能带妻儿来?”

明窈笑了:“当然可以。”

王城有王城的好,而北部的几处聚居地,亦承载了许多族人的记忆。

半月后,各旗随行的走商集结完毕,八旗中大小商队一共来了六十多人,他们不带货物,只是跟着商队去长长见识,也好学习一二。

商队临行前,明窈特意找阿玛尔多照看一看,等回来时要是方便,也可以带他们去王城看看,总之不着急。

春去秋来,又是大半年过去了。

小珍珠儿已经会爬会坐,折腾半天,还能费力地翻个身。

比起哥哥布赫,小珍珠儿不算聪明,可漂亮小姑娘嘛,有爹娘哥哥宠着,要那么聪明做什么。

有时明窈嘲笑她起身狼狈,狄霄先不情愿了:“哪里不好了?我瞧着珍珠儿一点都不笨,你瞧有多少家孩子,一两岁了还不会自己坐。”

话音一转,他点着小珍珠儿的肩膀,侧眸问:“窈窈小时候是不是跟珍珠儿一样?”不等明窈回答,小珍珠儿先啊啊喊起来,像是在响应什么。

一众人在东南聚居处住了大半年,但仔细比较起来,方方面面与王城也没什么太大差别。

不过这边的族人常有变化,通常是这一批人走了,下一批又到,毡帐里的人总是变着,叫族里也一阵冷清一阵热闹。

随着小珍珠儿渐大,明窈和狄霄又去远一点的旗走了几趟。

明窈关注的点还是在农耕上,每去一处,都会仔细问询这里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