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1 / 2)

沈青梧在火海中寻找。

烟雾熏眼,温度滚热,木头的构架与院中的草木让火越烧越旺。噼里啪啦声不绝,沈青梧在这片火海中纵行,直奔那本应困着张行简的主屋。

她心跳平静,目光屡屡被火海阻隔,并不能让她在此时失去判断力。

她躲过一房梁,横跨入屋时,听到从自己相对的斜角方向传来郎君略带些哑的喘声:“沈青梧!”

张行简。

她听到声音便迅速抬头,锁定昏昏火海中一个模糊的人影。张行简行动自如,艰难地越过断木,向她的方向奔来。

他眼睛看着她后方,他想开口提醒,张口却是沙哑的一阵咳嗽。

沈青梧猛地转身,袖中一把匕首向后刺去。火海屋外一道偷偷摸摸的人影抬着弓,弓箭未射,被沈青梧一匕首刺中胸口,噗通倒入火海。

同一时间,张行简已经奔到沈青梧身边。

白袍招上火舌,沈青梧一掌掀去,将那火扑灭。她扣住他肩,他抓住她手腕,将她向自己的方向拽去——沈青梧所站地方,横梁“噼啪”倒地,火苗高窜,小股爆炸轰然在后。

热潮扑来。

二人相拥着,在地上一阵翻滚,躲开那股热浪。

火舌高卷,火势更烈,地上的石子磕到脸颊上,划破出血。

沈青梧抱着张行简,沉静无比地看着他。她在昏暗的红光中确定他的一眉一眼,他微蹙的长眉,石榴红的唇瓣……他果真没有死。

方才沈青梧心跳平常,此时却心跳加快两分,一阵后怕的松快涌上心头。

她被烟呛得咳嗽,眼睛通红。

他的袍袖拂过她脸,沈青梧从地上爬起,一直扣着张行简的手未松。他咳嗽不住,听到她声音喑哑:“张月鹿。”

张行简轻微点头。

他就着沈青梧的手从地上起来,一双乌眸被烟熏得水光潋滟,光华柔润。他拉着沈青梧的手要带她起来,沈青梧没有站起。

张行简回头,看向沈青梧。

半跪在地的娘子灰头土脸,冷淡看着他,扣着他手腕不放,却也不跟他走。

她眼中烧着比现实更加无边无际的野火。现实的火势滔天,野火漫漫,她压根不在意。

她是不将生死放在眼中的疯子。

张行简心口重重一跌。

他总是在不恰当的时候,被她这种眼神打动。

他放缓声音,劝说她:“先离开这里。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在外面安排了马,那些人放的火,不是我。无论你有什么话……我们出去再说。”

马是他和长林原本打算离开时用的,如今却做了这种用途。被抛弃的长林不知会作何感想。

当是时,沈青梧又听到火海外的断续脚步声。

官兵们一边让人救火,一边摸着武器跟在后面,偷偷跟入火场,打扫尾场。

沈青梧扭头,看眼身后浑浊不堪的情形。

一道官兵人影刚在路尽头出现,张行简手起刀落,快速结果那人。同时沈青梧身形一转,在半空中翻身,一脚踹开向二人压来的高处木架。

沈青梧与张行简对视一眼,他们喘着气,口鼻都因吸入过多灼热空气,而微微不畅。

两人目中情绪各异。

她的固执并未改变。

张行简拉着她的手,声音低柔而耐心:“沈青梧,和我走吧。我会解释一切的。”

他目中几多恳求,用自认为足以打动人的眼神看她。她目光落到他秀白的面容上,闪烁连连,终于软了态度。

滚热火海,不适合太多交流。

身后果然有人:“追!”

--

益州天气阴沉。

百姓们在城门前搬运货物,为刚刚与西狄的一场小胜而高兴。随着冬日到来,西狄越来越不敢主动招惹边关,百姓们可以过一个安稳的冬日。

博容与将士们一同在城门前,安排将士们帮百姓般粮食。那是益州军今年多余的粮草,益州百姓因为战争而损失了些生计粮食,博容一边上奏朝廷,一边让军营补给百姓。

只是奏折已经去了一月,东京在少帝的歌舞纵乐之下,只寥寥回了几句宽慰话,让益州自己想办法筹粮。

此时此刻,博容在人群中,帮着百姓劳作。

第一片雪花从天而降,落在他睫毛上。

他抬头时,看到灰蒙蒙的天际,远天密云滚滚,近处人们低头辛劳。

他出了一会儿神。

杨肃在一片忙碌中,摸到了博容身边。杨肃在军中数年,作为弘农杨家的郎君,他已能独当一面,可以辅助博帅办理军务。

杨肃此时向博容拱手,低声:“大帅,城门口来了十余辆马车。马车被我们挖的战壕堵住了,有几辆陷进去了。能坐马车的非显即贵,而且还是十多辆!我们是不是应该派人去看看?”

博容心中稍微静了一下。

杨肃疑惑地又问了一遍,他才侧头,温和地问:“马车中人可向我们求助?”

杨肃:“这正是奇怪的地方!马车被战壕坑了,那车中下来十几个壮士,唔,还有侍女。他们围着车转了一会儿,也不吭气,就默默去推车轮,想靠自己把车抬出来。

“咱们弟兄在城楼上看半天,见他们没有求助,咱们心里却不踏实。”

杨肃收了笑脸,低声:“大帅,若是贵族男女出行,遇到这种情况,必然表明身份,要我们帮忙推车。若是不敢与我们对阵的,也不应有能力来十几辆马车。

“我方才去数了数,发现有一辆车,从头到尾没有人下来。

“大帅,你说这会不会是……西狄那边搞什么阴谋?会不会要把什么奇怪的机关运进城,然后将我们一网打尽?可这么大张旗鼓……也不应该啊。”

博容思忖一二。

他说:“你负责此处百姓搬粮食,我带人去看看。”

杨肃说了好

杨肃又迟疑着和博容商量:“粮草给了百姓,军中怎么办?”

博容笑了笑:“我心中有数。”

杨肃立即放下心。

博帅温和沉静,不像别的将军一样威风凛凛、浑身杀意。这样的将军,总是起初让人心里嘀咕,但在长年累月的相处中,谁不信服博帅?

博帅心有丘壑。

不然,也不会陇右军多次被西狄算计,多年前还需要张行简去谈判,而益州军在没什么门路的十多年中,一直稳稳守着国门,不让西狄占一丝便宜。

博容带着人出城。

雪纷纷然,为他的藏青色战袍染上一层霜白色。

巴蜀之地的雪细薄而软,又不常下,与东京的鹅毛大雪不同。在此生活多年,博容依然有一种时光流错的恍惚感。

博容到城门前,果然看到了杨肃说的那些马车,以及推车的人。他停顿一下,上前与那些推车卫士交流,言辞妥当,和善平静,并报上益州军的名号。

推车卫士中的领头人站出来,问:“益州军?这位将军如何称呼?”

领头人平视博容,听到益州军的反应稀疏平常,并用打量的眼神上下看博容,似在判断博容够不够资格与己方谈话。

这般轻蔑的俯视态度,惹得博容身后的几位军人勃然大怒。

博容抬手制止同僚的怒火,向对方自报家门:“在下乃益州军统帅,博容。”

对方一怔。

那卫士头领脸色几变,瞬间变得恭敬,道:“博帅?原来是博帅……你稍等。”

他匆匆向身后的那些马车走去。博容看得分明,他走向的,是杨肃所说的那辆,从头到尾没有人下来的马车。

帮忙推车的卫士、侍女,目光都若有若无地落在博容身上,悄悄打量他。

博容坦然受之。

雪花扬洒,天地起雾,边际的云层更深,一层肃冷随风袭来。

博容看着卫士所站的马车方向,车门终于打开。一只纤白柔润的女子手搭在卫士腕上,慢慢伸出车帷。

接着,一个美人披着灰青色斗篷,在卫士与侍女的搀扶下走出车厢。风雪轻扬,斗篷绒毛摇晃,兜帽被吹落,一张明艳至极的女子面容,便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李令歌的长睫,被飞雪溅湿。她微微一缩眼,动作轻微地向后躲一下,似被潮冷吓到。但是退缩只一下,她便停下来。

这位帝姬噙着笑,手扶着自己的兜帽,向博容的方向望来,目光盈盈。

风雪在二人之间弥漫。

众人不知这女子身份,只为她的美丽高贵而震撼,猜这女子身份不同寻常,寻常人家哪有这通身的气派?只有博容安静地立在原处,平静地接受她的出现、到来。

李令歌徐步向前多走两步,袅袅弯腰,抬手相并过头顶,向他行师徒大礼。

博容淡然地受此礼。

帝姬身后的随从们则面面相觑,心惊肉跳:他们从来见帝

姬的风光,见帝姬将少帝都不放在眼中,何时见帝姬向旁人行这么大的礼?

这人、这人……他们跟着帝姬来益州,却不知帝姬的目的。

李令歌浅笑:“容哥,好久不见。”

博容身后的军人们齐齐吸气:容哥?

博博博帅多年不婚,难道就是为了这桩风流债?可这女子到底是谁?!

她并未解释她为什么向博容行礼。

博容也只是看着她而不语。

她稀疏平常地表达着故人重逢的欢喜,目中光华点点,喜悦并不作假。她含笑立在原地,仿佛遗忘两人之间所有的血海深仇,不死不休。

她仿佛遗忘了多年前最后一面时,她如何心碎欲裂,如何看着他浑身失血地怅然倒地,如何掩面哭泣……

当年那个十五岁的面对命运茫然无助的李令歌死去了,活下来的,是早已习惯一切、接受一切、对命运泰然自若的安德长帝姬。

她不提当年任何事,作着面对他的欢喜状,也不见久别重逢的过余震惊、喜极而泣,抑或怨愤不平。偶尔的失态,东京的无状,皆被她掩饰。

这是一场她自从知道他活着、就开始演练千万遍的重逢。

李令歌只是微笑着看博容。

她看博容垂下眼。

博容也不提当年的事,和气地带着军人向她见礼:“见过帝姬。”

军人们迷茫并震惊。

这对三十余岁的旧日情人,早在风刀霜剑的磋磨中,学会了掩饰一切情绪,承受一切未知。

李令歌柔声:“诸将辛苦了,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