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不够吗”
罗尘很少见的显露出了急躁之色。
富青蓝满含歉意,“抱歉,小妹资质鲁钝,两颗幻核也无法让我更进一步。”
资质鲁钝
罗尘摇了摇头,能在三百岁之龄结婴之辈岂有资质鲁钝一说。
说到底,是幻核中所蕴含的灵机数量太少,无法让修士坚持到领悟法则真意的地步。
他真正不满的是“时间!”
伸手一招,在富青蓝疑惑中,罗尘开口道:“将你的幻棋予我一观。”
富青蓝不解,不过也没抗拒,将自己的那一枚幻棋递了出来。
罗尘低头看去,白色的幻棋上,有黑光侵染,约莫有个百之二三左右。
蜃龙之力是会侵蚀他们这些入洞天者的黑棋,侵蚀程度越深,在洞天停留的时间就越短。
而现在!
“两颗幻核,一年时光,才侵蚀了这么点。换言之,若是一直无法领悟法则真意,那岂不是要在这洞天内待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这才是罗尘真正无法接受的主要原因!
他不可能把自己近百年的时间,放在一次别人的修行试炼上。
而且,这也跟富潮生之前所言,天元大比顶多耗费一两年时间的情况大大不同。
是哪里出问题了
他疑虑间,看见了对面女子脸上那欲言又止的神态。
罗尘试探性的问道:“接连吸收两颗幻核,你可有什么收获”
富青蓝犹豫了一下,缓缓说道:“是有一些收获,就是不太确定那些东西是真是假,道兄若想听一听,小妹倒是可以说上一说。”
……
依旧是那片三山围绕的平原。
依旧是之前一般的阵法和诱饵。
只不过这一次,罗尘没让富青蓝跟来,而是让她自己在洞府休养,孤身前来守株待兔。
屹立一处山头,罗尘的视线没有在平原中那颗天机丹诱饵上停留,反正那天机丹有阵法和他的本命法宝守护不会出意外。
他现在一直忍不住眺望四周,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但不管怎么看,都没察觉出任何与外界不同的端倪来。
富青蓝几天前的那番话,直到此刻仍旧在他脑海中不断冲击着。
“幻兽,当是蜃龙残存意识的产物,它们本能的试图死灰复燃,于体内再现蜃龙之灵。五百年一次开启蜃龙洞天,既是给我们的机缘,也是用来清理高阶幻兽,以防蜃龙复活。借助幻核修炼之时,我们必须排除掉蜃龙那种无灵意识的影响,去利用其内灵机……”
“从幻核的幻兽意识中,我发现这处洞天和外界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便是时间流速的不同,具体比例大概在……”
百一之比!
对,就是这个数字,让罗尘连续好几天都坐立不安。
他压根没想到,会进入这样一处只有传说中的秘境!
在那无数仙家神话中,自然少不了各种有缘者入秘境的描述。
而这些秘境,也多有不同,或是机缘无数,或是危险异常,更甚者有着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
罗尘这一生,所遇秘境不多,所入秘境更是少之又少。
但也对这些秘境,有了不少的了解。
譬如化神大能死后的秘境,不适合大部分元婴真人进入,因为化神大能所留下的法则真意,会影响后来者的大道,唯有大道相近之辈方可进入其中。
这种,就属于在大道上的限制。
而那陨魔之地,乍看之下危险重重,但实际上并没有过分严苛的进入条件。
莫说元婴真人,就连金丹修士也可进入其中。
甚至一些筑基真修,要是胆子够大,也完全可以去闯一闯。
真要说什么限制,大概就是已经领悟了法则的化神大能不得进入其中,不然很有可能像血海老祖那般横死其中。
而这一次的蜃龙洞天秘境,出乎意料的是,居然属于传说中“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那种有着时间限制的秘境。
只不过,是反过来的时间流速。
洞中已百年,世上仅一载!
蜃龙洞天与山海界二者的时间流速比例,达到了一百比一。
而且,修士若在洞天内,寿元是正常流转的,哪怕出去之后,也会保持一致。
不会出现,五百岁进来,外界一年,内部一百年出去后,寿元还是五百零一岁的情况。而是当大限到来时,的的确确会比同境界修士少上洞天经历的那一百年!
为什么会这样,罗尘不知道,可能是跟蜃龙这种荒兽掌握的法则大道有关。
罗尘终于知道的是,为什么天元道宗只把这个机会留给新晋元婴之辈!
元婴修士,寿元总共不过一千年。
扣掉元婴前修炼的那几百年,剩下总共也就几百年了,哪舍得无端端消耗一百年。
只有新晋元婴,且是资质特别好,很年轻就突破到元婴境界的修士,才有着充足的寿元,经得起蜃龙洞天的消耗。
这才是五百年大比,最大的条件限制!
至于其他什么罗尘揣测的初入元婴状态,和天地本能亲近这些因素,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考虑而已。
“难怪传说话本中,大宗门遇到未知不明的秘境,往往让弟子门人先去试探。要是一不小心遇到这种时间流速不确定的秘境,寿元本就不多的高阶修士出去之后,瞬息老死那就太恐怖了。”
“只不过这样一来,富潮生就未免太过分了!”
罗尘心中,正因富潮生的不提前告之洞天内幕而愤怒。
或者说,在当时富青蓝说出时间流速不同这个发现之时,他就罕见的失态了。那陡然爆发的恐怖气势,让对方一度噤若寒蝉。这一次没有一起来狩猎幻兽,也有心有余悸的原因。
一百年!
人生又有几个一百年!
他罗尘这一生,满打满算也才修行两百来年,要是知道在蜃龙洞天中会耗去一百年,任凭富潮生给出多好的条件来,他也不可能同意这次合作。
“也不知其他护道者知不知晓这个信息,亦或者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