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顺国的出路(1 / 2)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5390 字 2个月前

第329章 顺国的出路

李策凌心情烦躁的离开校场,回到自己日常办公的宫殿,把自己最信任的几个大臣都叫过来开会。

出身神洲的明清顺三国,在朱简烜插手大明政治之前,顺国是整体组织活力最高的一个。

本来就是最晚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的,又长期处于颠沛流离乃至战争状态之中。

过去的一百多年之中,从西安到顺天府,再从中原到草原,与蒙古人斗争和合作了几十年,又从西域进入了印度。

随时都在准备战争,或者正在参与各种战争,随时都要做好准备,应对周围的各种意外土法情况。

组织机构长期高强度运转,一直没有机会稳定下来,进入逐步腐朽堕落的阶段。

顺国原有军队战斗力和组织机构火力衰退速度都是最慢的。

过去的十几年间,大明在北伐灭清丶开发非洲丶夺取美洲丶参加欧洲战争的时候,顺国也没有闲着。

趁着欧洲乱局在乌拉尔地区夺了一块土地,而后就开始全力征服印度地区的土邦。

如果不与朱简烜对比,顺国的李策凌也可以算是一代英主了。

印度本土的原有土邦酋首们,要麽在顺国大军压倒性的优势面前彻底的无条件投降,变成没有实权的贵族到德里生活。

要麽就是被在负隅顽抗的过程中,被完成土地改革的新军队彻底消灭。

消灭这些土邦君主和贵族之后,顺国就在新的控制区继续实行土地改革和社会制度改革。

废除印度原有的整个旧贵族体系,将原有的土地大部分均分给当地的农民,少部分划归顺国新贵族所有。

李策凌和前代的顺国皇帝,最初参考神洲的传统将所有国民分成了士丶农丶工丶商四民。

所有神洲本土人,包括顺国的汉人和蒙古人,全部都属于士族。

印度本地人全部属于农丶工丶商三种。

本来,在印度传统的社会现实影响下,顺国设置的四民会自然而然形成四个等级。

印度人肯定会将其与原有的种姓制度相对应起来。

但是最近这些年,大明工商业大发展的事实对周围的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是朱简烜本人定年号为天工,将重视工商业的态度变成了国策,直接影响了顺国君臣。

顺国皇帝李策凌也参考大明的情况,逐步提高了印度工商业群体的地位。

将农丶工丶商三民列为平等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平民」。

但士族仍然保留地位,凌驾于平民之上。

以后世的观念看,顺国并没有完全废除印度的种姓制度,但是也大幅度精简了种姓制度。

人的社会地位划分从五个层级变成了两个。

最关键的变化是普通农民分到了土地,所有平民都可以被徵召为士兵了,从军不再是刹帝利的贵族特权了。

相比印度原有的社会层级制度,这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

李策凌坐在宝座上,看着臣子们到齐了一起进来,看着他们一起向着自己行礼问好。

李策凌等他们行礼完毕,才让内侍搬了椅子给他们坐下,然后直接开口询问:

「按照最近这几个月的情报,明国接受了拿破仑的请降,以非常保守的姿态结束了欧洲的战争。

「关键是没有继续参与俄国与奥斯曼之间刚刚爆发的战争,开始在欧洲封藩建国。

「诸位爱卿都来说说,明国君臣现在打的什麽主意。

「他们是真的熄了继续开疆拓土之心,准备彻底安顿下来开始休养生息。

「还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志不在欧洲,实际上另有所谋呢?」

几个臣子互相对望一眼,没有人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开口。

这种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皇帝老子显然有特殊的目的,还是尽量不要马上参合进去。

李策凌看他们都不说话,就直接点了六十五岁的渥巴锡的名字:

「卿以为如何?」

渥巴锡是准噶尔系的贵族集团的代表。

现在的是顺国最初的大顺起义军和蒙古部落联盟组成的联合帝国。

顺国的蒙古部落以准噶尔部为主,顺国皇帝祖上也和准噶尔部联姻过,现在的李策凌就有准噶尔血统。

虽然联姻了,但双方的社会组织方式相差甚远,双方终究是联盟合作关系。

顺国范围内的蒙古各部落的独立性一直很高。

最近这些年,大顺朝廷成功入关了印度,汉人为主的朝廷开始在印度搞土地改革,显然已经准备在印度正式扎根了。

印度土地富饶,人力资源充沛,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适合建立传统的神州朝廷。

农业帝国的生产效率远超游牧组织。

大顺的汉人贵族和军官一旦在印度扎根,就慢慢开始觉得北方的草原就是累赘了,与蒙古人的关系也就开始疏远了。

但是与此同时,大明已经把铁路修到了哈密,已经贴着顺国北疆的边沿了。

顺国的北方边疆属于蒙古人。

有了铁路这种交通工具,大明与蒙古人之间的贸易活动迅速增加。

蒙古人直接跟大明人贸易,通过草原特产能换到的东西,比跟顺国朝廷从印度榨取的东西精致多了。

民间的走私活动,半官方的渗透行动,在可见或者不可见的地方不断滋长。

顺国朝廷不希望与大明过多的往来,希望北方的蒙古人依赖印度本土的物资供应,而不是直接从大明那边换。

所以说顺国朝廷这几年一直在想办法,想要限制与大明的贸易和走私活动。

这导致蒙古人与顺国朝廷更加离心离德。

李策凌讨论这种敏感问题,直接没有找普通的蒙古人来,但是身份特殊的渥巴锡叫上了。

渥巴锡虽然也算是准噶尔蒙古人,但是他不是中亚和西域的本土蒙古人,而是带着族人从俄国跳槽过来的。

所以渥巴锡在顺国的蒙古人群体中比较孤立。

关键是渥巴锡的部署和同族,大多都集中在顺国西北部,在与俄国交接的地方,而不是东方的大明旁边。

渥巴锡跟大明没有什麽直接利益纠葛,可以在这种问题上发表相对客观的意见。

渥巴锡听到点名,认真斟酌了一下语言:

「禀陛下,臣觉得明国皇帝好大喜功,应该不会就这麽彻底停下来。

「他们现在停止战争,很可能只是短暂的休整,甚至很可能是要再次升级作战武器了。

「明国皇帝在过去三十多年间,就这样组织了两轮大规模战争。

「第一轮有三场战争,分别是灭阿曼同时征服北非,北伐灭清顺便征服朝鲜,最后是彻底收服日本。

「第二轮也有三场战争,分别是迫使葡萄牙屈服,夺取西班牙的殖民地,插手欧洲大陆战争。

「两轮战争之中,每一场单独战争持续的时间都不长,第一轮的三场战争都只打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