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3(2 / 2)

夜里通上电, 瞬间就有了年节氛围。

三哥挥毫笔墨,摆开阵仗, 现场写春联儿, 还不让别人碰他的大作,只能老二和老四亲自贴。

从办暖屋酒开始, 整个正月, 秋东都是在孩子们快活的笑声中度过的。

十多年了, 孩子们终于可以在自家高声说话,放开嗓门儿玩闹,可以在自己屋里穿着秋衣秋裤活动,不用为了避讳时刻注意。

继阳在自己屋子里学习到深夜,也不怕打扰谁。

开阳也不用在学校就争分夺秒做教案,避免拿回家没地方写字的尴尬。

来阳终于得偿所愿,养了条大黄狗,成日带狗子去外面撒欢, 几日功夫就和胡同里大家伙儿混熟了。

谁家有几口人,谁家的亲戚在哪个单位上班, 谁家和谁家因为啥事闹矛盾,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不, 因为有他的存在,马家快速和胡同里的街坊邻居融合在一起。

秋东一抬头, 隔着玻璃窗, 就见外头又有人进来, 端着好大一盆湿哒哒的衣裳跟他打招呼:

“马叔, 借您家里洗衣机使使啊!”

人家也不白使,知道那东西金贵,还费电,上门总会带点啥,一把菜,两颗鸡蛋,都是心意,秋东也从不让孩子们在这种地方挑拣谁的不是。

秋东隔窗指指洗漱间,让她自便。

都是来熟了的街坊,知道洗衣机如何操作。一开始继阳还跟在这些人身后亲自操作,生怕人家给弄坏了。

后来发现那东西且结实着呢,轻易坏不了。她陪着人家,一天到晚啥都别想干了,才撒开手让大家自个儿看着办。

大冬天都不容易,厚衣裳一旦弄脏,洗了没十天半个月干不了。街坊们就在家把衣裳洗好,拿这边甩干。

渐渐的,众人发现这边舍得用炭,就连柴房都暖烘烘的,于是就有人上门试探:

“能不能把我家孙女的尿布搁你家柴房晾着?你放心,都是洗干净的,保证没味儿,就是一直不干,换洗不过来,大人孩子都遭罪。”

秋东知道这家人讲究,从不把他家孩子尿布拿来这边甩干,就指挥来阳专门腾出一间客房,在里面搭上简单的晾衣架,附近谁家有干不了的衣裳都能晾里头,基本上一两天就可以上身。

于是好些人甩干了也不带回家,转身就晾这边儿。

一天到晚家里从不缺串门儿的人,开阳几个也没见识过这种热闹的场景呀,就琢磨着有客上门,主人家得陪着吧?

秋东瞧的直摇头:

“该干嘛干嘛去,街坊邻居都知道你们在家有正经事要忙,不是非得让你们作陪。再说,都是些大爷叔伯婶娘的,人家能和你们小孩子有什么可聊的?就是瞧着咱家暖和,找个舒服地方坐一起闲唠嗑儿呢。

真想招待的话,早起烧两暖壶热水,外头八毛钱一斤的茶叶沫子搁东屋,其他的不用你们操心,他们自个儿就能乐一天。”

这不,刚过晌午,东屋就挤满了人,老少爷们儿搁一起,凑一堆儿打牌的,手里拿了毛线织毛衣的,纳鞋底的,笑声一阵一阵传出来。

跟背景音似的,马家父女都习惯了,就跟真什么都没听见一般,该干嘛干嘛。

东屋里,邻居老太太把针在头发里抿了抿,一抬头,进门的架子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大衣裳,感慨道:

“老马这人真厚道,也是真舍得。我家冬天可舍不得这么烧炭,纳鞋底都冻手,不一阵儿就得放肚皮上捂捂!”

有人就夸:

“可不是,我这把老骨头不抗冻,冬天就靠缩着身子熬呢,从没像今年这么舒展过。”

“往年在家只有夜里上炕捂暖和了,才敢脱棉衣呐,大白天哪儿敢想在屋里穿夹棉?”

别看都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