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盛唐景象!(2 / 2)

贺峥也端起茶杯,思绪万千:「先生,学生一路走来,所见所闻,无不令人振奋。

这里的政通人和,与洛阳乃至其他地方形成鲜明对比。

学生越发觉得,苏学才是拯救大宋的希望。」

周行己目光坚定地看着贺峥:「子峻,你能来,我甚是欢喜。

如今延安府正需要你们这些有识之士,苏学的理想,不仅是让百姓富足,更是要让中国在这乱世中崛起,重现辉煌。」

贺峥重重地点头:「先生,学生愿追随苏先生与您,为苏学的理想奋斗。

在这延安府,学生定当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行己喜道:「如此最好不过,你能来,可能是我今日最为开心的事情了……」

两人交谈甚欢,从洛阳苏学会的过往,到如今延安府的发展,再到对未来的展望。

「子峻,走,我们去见苏先生吧,他定会为你的到来感到欣喜。」

贺峥闻言惊喜道:「我可以见苏先生?」

最⊥新⊥小⊥说⊥在⊥⊥⊥首⊥发!

周行己笑道:「当然,子峻这样的人才,苏先生自然要见的。

不过,子峻以后不要叫我先生了,我甚至比你还要小一些,哪里当得起做你的先生,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

……

在延安府衙的书房内,苏允正伏案审阅着各类文书,神色专注。

这时,王抱朴脚步匆匆地走进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先生,又有好消息!

近日前来投奔的苏学会学子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百人抵达延安府周边,正陆续赶来。」

苏允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这皆是邸报之功啊。

如今我们的邸报已如星火燎原,铺遍各个州县,将苏学的理念丶延安府的变革传播开来,才引得众多学子心向往之。」

王抱朴连连点头:「是啊,先生。这些学子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对苏学充满热忱,不少人还带来了当地的消息与见解,这对我们快速消化延安府,稳固根基大有益处。」

苏允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要抓住这大好时机,不仅要让这些投奔而来的学子有用武之地,更要加大在延安府本地培养人才的力度,尤其是寒门子弟。

他们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若能接受苏学教育,日后定能成为我们振兴延安府丶乃至改变大宋格局的中坚力量。」

王抱朴目光坚定:「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可在现有学堂的基础上,增设更多的学舍,扩大招生规模。

同时,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老师,专门负责教导寒门子弟,因材施教,挖掘他们的潜力。」

苏允接着说道:「另外,对于新来投奔的学子,要妥善安置。

先安排他们深入了解延安府的现状与发展规划,再根据各自的专长,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实习锻炼。

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将苏学理论与实际事务相结合。」

王抱朴迅速拿出纸笔,将苏允的指示一一记录下来:「学生明白,定会将此事安排妥当。

还有,先生,我们是否要设立一些奖励机制,激励学子们积极进取,为苏学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苏允微微一笑:「此计可行。对于表现优异的学子,无论是本地培养的,还是外地投奔而来的,都要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

可以设立奖学金,对在学业丶实践中成绩突出者予以资助;

对于提出创新见解丶为延安府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可授予荣誉称号,树立榜样。」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原来是周行己带着贺峥前来求见。

苏允看到贺峥,见其剑眉星目,容貌不俗,一看便是青年才俊,顿时眼中一亮:「恭叔,这位青年才俊是……」

周行己赶紧介绍:「先生,这就是我跟您提过的洛阳贺子峻,他听闻延安府的情况后,不远千里前来!」

贺峥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学生贺峥,拜见苏先生。愿为苏学在延安府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苏允笑着起身,扶起贺峥:「欢迎你啊,子峻。延安府正需要像你这样有志的青年才俊。

你来得正好,我们刚刚在商讨关于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事宜,你对此可有什麽想法?」

此话一出,旁边的王抱朴与周行己顿时都竖起了耳朵,他们都明白,这是先生对这贺峥的一个小小的考验。

贺峥稍作思索,说道:「先生,学生进入延安府之后,看过了苏学会的诸多举措,尽皆十分得力,大方向上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了。

不过倒是有些细节可以补充一下,学生以为,除了学堂教育,还可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让学子们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同时,加强与民间工匠丶商贾的合作,让学子们学习实用技艺与商业之道,更好地服务于延安府的建设。」

苏允闻言,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见解独到。日后你便与守真一同参与到人才发展的事务中来,希望你能发挥所长,为苏学会的壮大添砖加瓦。」

贺峥激动地应道:「学生定不负先生所望!」

苏允笑着点点头。

有了源源不断的苏学会学子前来,对延安府的消化速度可就快了许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