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贾珩:王夫人作妖,他需和元春……(1 / 2)

正是下午时分,着浅蓝色衣裙的丽人,坐在太师椅上,一只玉手扶住桌案,一手提起毛笔,照着一份儿字帖临着。

正是北静王妃甄雪。

这位郡王妃练的还是宋徽宗的瘦金体,此刻蓝色水云纹饰袖子挽起,午后柔煦日光透过雕花轩窗,落在凝霜白雪的手臂上,为一只碧玉手镯反射着幽幽光芒。

丽人月眉星眼,柳叶细眉下,神情专注,涂着浅红胭脂的唇微微抿起,白腻的脸蛋儿上有着浅如月牙的酒窝。

这时,丫鬟进来禀告道:「娘娘,楚王妃过来了。」

甄雪回转过神,抬起秀美玉容,将手中的毛笔放在笔架上,糯软道:「先将人迎至偏厅,我这就过去。」

说着,拉开身后的太师椅,起身就去,也是因为没有留意,胯骨碰到红木书案一角,就是疼得「哎呦」的一声,两弯如弦月的秀眉紧蹙着,眼泪都疼出来,在睫毛上滚动,白腻脸颊上见着忍痛之色。

「娘娘」

这时,原本在帏幔下以及书房门口垂手仕立的几个丫鬟丶嬷嬷见着此幕,面色大变,连忙七手八脚近前查看着。

甄雪那张温宁丶柔婉的脸上见着苍白,一手扶着胯骨部位,摆了摆手道:「我没事儿,扶我到床榻上歇歇,去和楚王妃说下,改到书房这边儿见面。」

「娘娘,医官过来察看才是。」丫鬟低声道。

过了一会儿,听到消息的楚王妃随着嬷嬷来到题着「墨韵书斋」的书房,见到了正在罗床上坐着的甄雪,玉容微变,关切问道:「妹妹,听嬷嬷说妹妹刚才磕碰着了,怎麽这般不小心?」说着,就近前察看。

「姐姐,我没事儿,姐姐你怎麽过来了?」甄雪这会儿也好了一些,好奇问道。

楚王妃顺势坐下,道:「王爷去了恭陵,在家里闲的无事,就过来看看你,歆歆呢?」

「她下午有功课,念书识字呢。」甄雪一边儿巧笑嫣然地吩咐着丫鬟给楚王妃准备茶水,一边儿柔声说道。

贵族仕女从小就有良好的培养。

甄晴点了点头,忽而开口问道:「妹妹可知那贾珩的岳丈?」

甄雪蹙了蹙眉道:「姐姐怎麽又提起了贾子钰?」

「妹妹还记得前日我和你说的?那贾珩果然有名堂,今日廷推,他岳丈秦业现在成了工部右侍郎。」楚王妃甄晴柳眉下的凤眸中,泛起一抹讥笑之意,一副早有所料的模样。

「这」甄雪面色怔了下,粉唇微启,疑惑道:「按说,武将不会参与廷推才是,难道军机大臣还有着例外优待?」

「妹妹还说对朝局不关注?这连廷推的流程都知道。」甄晴柳眉弯了弯,笑了笑,打趣说道

「听王爷提起过,耳濡目染一些。」甄雪解释说道。

甄晴冷声道:「妹妹,现在那贾政去了通政司,秦业留在工部,升了一部部堂,如说这背后没有那姓贾的谋算,我是一万个不信!」

越琢磨着姓贾的,越觉得工部这一切多半是其谋划,否则也就太巧合了一些不是?

甄雪看着清丽冷艳的自家姐姐,道:「姐姐真是魔怔了,纵是人家有所谋划,也不值当稀奇的。」

「妹妹你是不知,廷推之上,不仅是都察院的帮他说话,还有工部尚书赵大人帮着他举荐秦业,最后是内阁那帮人附和。」甄晴眸光清冽稍薄的玫瑰唇瓣抿起,低声说道:「我原还想着是军机处的那位施大人帮着说话,不想竟是这些人,你说这人城府得有多深?」

甄雪道:「姐姐,贾子钰这般年纪能有这般高的地位,城府如何会浅了。」

其实,心头也隐隐猜到姐姐的一些想法,无非是想拉拢这贾子钰为楚王姐夫所用,可这只怕是当局者迷了,不说其他,人家站在那等要害位置上,怎麽会轻易下场?

甄晴感慨道:「是啊。」

这等人物,掌着要害位置,她怎麽可能不去拉拢,但她不会使用那等王爷「联姻」的笨法子。

而是要将这贾子钰当成一颗重要棋子来用,只是她要为王爷留下一道后手,在那关键时刻帮着王爷,那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念及此处,甄晴心头一动,不由看了一眼自家容颜柔美的妹妹,说不得她要出此下策。

下午,京营,节帅大营

仲春时节的明媚春光,于午后慵懒地照耀在营房四周,青郁葱葱的杨柳树,枝叶随风摆动,沐浴春光,轩敞的营房正厅,人头攒动,均是京营的高阶将校。

十二团营带「都督」衔的将校皆在此外还有果勇营的四位参将瞿光丶单鸣丶肖林丶邵超等人,以及游击将军蔡权丶谢再义丶扬威营参将庞师立,聚在一堂,议着京营整顿事宜。

时隔数月,轰轰烈烈甚至酿出流血事件的京营整军,终于渐渐落下帷幕。

贾珩看向宋源,说道:「如今十二团营,定兵几何,都给在场的几位都督说说。」

这时,场中传来宋源坚定的声音,道:「节帅,京营十二团营自去岁冬整军,累经数月,招募陕洛等地流民青壮,募训兵丁十九万七千五百,扩充十二团营,皆为实兵实饷,先期经过作训,装备甲兵,已初具战力,因后续兵源禀承节帅所言宁缺毋滥之意,未在实额补进只是河南等地闻京营募兵,逃至关陕的百姓,有愈来愈多之势。」

当初,贾珩曾与施杰论述京营兵额,施杰认为每营定兵额万五,最终十二团营十八万兵马,而贾珩认为要二十五万兵马才够用。

当初贾珩的设想前提,是以京营重兵威慑天下,随时支援边疆战事要在调集大军北进的同时,还要保持中枢一定兵力优势。

对地方上,大抵是实内而虚外,在地方上强干弱枝,在边疆上边裁边补,从根源上抽掉北方三省的流民青壮,由朝廷组织起来,供给军饷,或是生产自救,或是对外作战,这就比在州县地方附逆从贼强。

否则,等着民乱都被叛军裹挟,就成了反抗朝廷的力量。

同时还隐藏着一个与崇平帝或者说与大汉政治运行一以贯之的准则,以北兵震南人,以南省赋税供养北兵,鞭笞天下。

但相应而言,实兵实饷对户部财政的压力,比之以往动辄拖欠京营饷银一年还要大,也就先有东城三河帮抄检获得横财,后有忠顺王府以及相关贪腐之官的抄家补充,这般连续几笔横财,才能顶住这个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