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鱼生产的三矾海蜇,以及他那个全新的海蜇做法,打破了大多数人对海蜇的认知。
大家也是头一次体验到,海蜇原来可以这麽好吃。
镇领导走的时候。
李多鱼一人给他们送了一桶,还有来考察的这些村支书和村主任,也全送了一桶。
到晚上时,李多鱼还单独跟亲戚做了一桌海蜇宴。
老李也是赞不绝口。
「给你大哥送一些过去。」
李耀国说道:「你这准备卖多少钱啊。」
而那些有尝过海蜇的村民,纷纷都在催李多鱼赶紧把海蜇拉出来卖。
可现在的李多鱼却有点犯难,主要是这个海蜇比较难定价。
其实整个制作三矾海蜇的流程下来,最便宜的反而是海蜇本身。
一只海蜇才五分。
每只平均起来有二十斤,可掐脑去尾后,再经过三矾,差不多就只剩四斤这样。
如果加上各种运输费用,人工费用,还有材料费用,李多鱼算了下,一斤三矾海蜇的成本大概在三毛左右。
这还不包括那个最贵的包装——塑料桶,可在这个年代,塑料制品非常的贵,好像港岛那个李首富就是靠塑料制品赚到了第一桶金。
哪怕已经通过陈元素跟塑料厂打过招呼,可生产成本摆在那里。
李多鱼订购了好几个规格的桶,有五斤丶十斤以及二十斤的,每个桶的成本平均下来都要一块这样。
李多鱼大概估算了下,全部海蜇三矾结束后,大概有六万斤这样。
差不多要四千多个塑料桶,才能把这些海蜇给装完,到时候,整个三矾海蜇的生产成本就会超过两万。
李多鱼简单算了一笔帐,如果不走外贸的话,一斤按一块卖的话。
那扣除掉所有成本,李多鱼大致能赚到四万块左右。
这个投资跟回报算非常高的,毕竟周期也就是一个月这样。
可经过简单的试探后,大家虽然觉得这个海蜇很好吃,可要是出厂价一斤一块的话。
大多数人都是没法接受的,毕竟对海边人来说,海蜇并不是很贵的东西。
周晓英思考了很久,认真说道:「如果是我的话,能接受的价格是五毛一斤。」
而他爹更狠:「好吃是好吃,可要是超过三毛的话,我都觉得有点贵。」
二哥李耀国思考了会:「我也觉得一块太贵了,一般人根本买不起,我也觉得出厂价五毛左右比较适合,毕竟中间商还是要赚钱的。」
可要是按这个价格卖的话,李多鱼最多只能赚一万块,再扣去一些损耗,还有后续的运输成本,根本就不赚钱。
自己是做生意的,并不是搞慈善的,再说他现在本来就资金紧张,不赚钱的话,搞个屁啊。
这一次李多鱼力排众议,决定出厂价直接就是一块,岛上的人想买的话,可以直接享受出厂价。
村里原本还有挺多人想买李多鱼的海蜇,可得知出厂价格后,整村人都哗然了。
隔壁陈家村更是一脸懵逼,他们腌制的海蜇,一斤还卖不到一毛钱。
李多鱼这个是他们的整整十倍,这次连陈家村的人都忍不住说道:「这李多鱼,昨天是不是酒喝多了,嘴瓢了啊。」
老陆更是当场骂道:「李多鱼这个黑心鬼,一只海蜇二十斤五分收的,现在一斤海蜇卖一块。」
倒是赵家兄弟丶王金山,还有赵小六他们,依旧坚定支持着李多鱼。
「鱼哥的海蜇,就值这个价,真的非常好吃。」
赵大海哼道:「吃不起就别买,反正我先买二十斤放着,你们不买的话,今年就没有这麽好的海蜇吃了。」
老陆不禁骂道:「你们这几个马屁虫,多鱼被你们这样捧下去,说不定就成了第二个王大炮了。」
「瞎扯,鱼哥比王大炮好多了,王大炮有带村里人挣过钱吗?」
两人打口水仗时,正坐在码头纳凉的王大炮忍不住叹气了声,他很想说:
自己一开始也不是那麽不堪的,记得刚当上大队长那会,还是带着村子干过不少大事的。
李多鱼这个定价公布后,陈元素甚至亲自打电话过来,连她都不是很看好。
原本新元水产还想要两万斤的海蜇,最终思考了番,只要了一万斤试试市场反应。
可考虑到目前国内的消费水平,李多鱼最终只给了新元水产五千斤。
紧接着。
李多鱼就搞了一大堆的材料,带上了两桶的海蜇,直奔着榕城外贸局去了。
看着眼前五层高的建筑,还有上面显眼的红字。
李多鱼竟有些恍惚,说起来,他跟外贸局合作过挺多次了。
可迄今为止还没亲自来过,几乎都是渔业局那边帮他代为办理的。
甚至连长尾海关那边都没去过,都是他们直接到现场来检验和检疫。
可才刚到门口,就发现人山人海的,到处都是吆喝声,大家全都缠着那些外销员。
「张先生,我们公司生产的塑料鞋质量非常好的,给我们点出口配合吧。」
「我亲戚是港岛的,他想要一批皮衣,能不能给我弄个三来一补政策啊。」
一个销售员听到这话,忍不住骂道:
「有没有搞错,还要我们给你搞三来一补,三来自己去找,到时候真谈成了,我们再来给你补。」
这年头外贸太挣钱了,不管是国营还是私企,削尖了脑袋,都想着赚外汇。
李多鱼刚到门口那会,就给门卫拦了下来,那人上下打量着李多鱼。
看起来有那麽点眼熟,但并不知道他是谁。
来外贸局这里谈事情的,哪一个不是西装革履挎个真皮的包。
哪有像他这样,看起来很普通,还带着两个桶的,鬼知道里面装的是啥玩意。
门卫看了他几眼,立马就觉得像他这样的人百分百没戏,楼里面那些外销员看到他这样的,估计都不想跟他说话。
就在此时,外贸局的铃声响起来,然后就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跟门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