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5(2 / 2)

李世民的学生生涯在这次风波后没再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 倒是他的直播事业一直红红火火。梨村的销售稳定下来不需要他引流了,他就更随心了。

琵琶弹腻了又去学二胡吉它,钢琴太费时没学, 但学了电子琴。也没正儿八经的上课, 都是买个乐器自己在网上找教程, 还能在直播的时候问自己粉丝。现在他的外号已经是“多才多艺小柿子”了, 粉丝都猜他以后要正式进娱乐圈,现在有一种养成的快乐。

他也确实用假期客串了不少古装戏挣了些零花钱, 让粉丝欣慰地看见他没长残, 是个五官轮廓深刻的小帅哥。

但是他没想进娱乐圈, 他就是为了自己平时的兴趣爱好可以有点活钱, 不用动他比起秦皇汉武来显得很可怜的公款。在村镇上学,他的成绩也没有因为兴趣过于广泛而受影响,一直稳定地保持在年级第一。

嬴政和刘彻的头发始终没剪, 而李世民进初中, 军训的时候, 终于还是狠狠心, 剪掉了, 却也不像他想象得那么不适应。毕竟他是真正融入这个时代生活了这么久,心理上已经不觉得剪掉头发算什么大事了。

初二那年假期他接了个戏,不是古装了,演一个军人的弟弟, 片子是讲的初建国时那场立国之战。

李世民先背自己台词, 又去搜纪录片看,本来买了零食边吃边看, 最后是把零食推到一边,怀着敬意看完的。回去后他又去借了书看, 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写:“我的战略眼光还是可以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历史上的他对辽东的评价就是这样啊,认为这个地方不拿下来,会成为后代子孙的忧患。

那时候倒不是因为未卜先知,觉得东瀛或是另一个文明会以此为跳板入侵。但即使没有这些外患,这块地方的战略位置依然难以忽视,它足以孕育出一个国家,成为华夏新的边患。

李世民觉得,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对标的是后世白山黑水中形成的女真民族。

以前他迷茫过,为着要不要征辽东,要不要征讨四方,但现在他已经明白了。

有些事确实是不得不做的,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你不去征讨,就会成为被征讨的那个。明知道北边的茫茫草原大漠上,走了匈奴还有鲜卑,走了鲜卑还有柔然,走了柔然又有突厥;明知道吐谷浑那块地方占住了也收不上来多少赋税,一旦国力衰弱又容易重新失去,但大唐开国后还是要打那些仗。

不打,四面是敌,当时就不好过了。打了,几十年的和平,听起来很短暂,可是历史上的盛世,能有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其实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了。

而此世此国,从建国至今,同样不足百年呢。只要自己争气,用打出来的和平时光拼命发展,外患自然会平息。大唐所不足的,就是这几十年里一蟹不如一蟹的继承人了。不过大唐好的是,外部环境并不险恶,不用那么拼命才能立足。

重要的是将民生与军事做个平衡,大唐立国时并没有这一朝这样艰难。这一朝开国,民生艰难,而外患亦是到了不得不应战的地步。

他的大唐至少还有得选,可以从容的选择一个对国内影响最小的合适的时间去开战。

但他有了新的犹豫,自己想不明白,终于给嬴政和刘彻发去了消息。

“你们说,我要不要加入瓦岗,或者去高鸡泊,直接造反呢?”

刘彻先是发了个问号过来。毕竟他跟李世民聊过这个,当时李世民可没这想法,想的还是跟随父亲积蓄力量然后起兵,用最快的速度扫平天下。

李世民输入又删去,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现在的想法,最后发了语音。

“世家门阀的力量太强了,如果走原来的路子,大唐一朝都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想不破不立,从头建立一个国家,而不是在大隋的基础上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