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千年未有之变局
「未曾想到甘泉山宫殿竟如此壮观,由此可见当年孝武之时,大汉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布四海的兴盛景象。」
郭嘉眺望着逐渐修缮的云阳宫,在这宫城里也专门修建了蛮夷邸,用来招待不远万里赶来朝拜,觐见汉家天子的西戎丶北狄丶东夷丶南蛮等四方外族。
听见奉孝感慨系之,刘备回头指着荒废的田地,笑说道:「那时汉室天时丶地利丶人和皆有,如今也时间尚早,只需备与诸君带着百姓由北至南,重新开垦田地,埋头大兴农事,只需十馀年便能治好天下疮痍。」
「四海因黔首百姓与朝廷粟米满盈,而得昌盛,农为天下之本,天下人所恃以生。」
「近十年来,备躬耕之时,常与年长古稀的老丈与农吏论倒春寒之事,比起桓丶灵两朝,此刻更是频发。」
「不是地震,便是旱灾丶水灾丶以及雪灾,一旦出现就涉及各州郡,灾祸过后也会出现饥荒与瘟疫。」
「最让百姓恐慌的不是水丶旱,而是天气渐渐寒冷潮湿,以至于春季冰雪过长,秋季又霜雪过早所致。
我犹记得初平元年岁末,大河竟然冻结,八九月便有飞雪而至,使备不得不及早从济南郡国撤军,返回平原,好在后来又回暖了数年。」
刘备说到这里略微停顿,见到不仅郭嘉与法正,还有重新回归属吏队伍的司马懿,以及关中诸多衣冠云集的士族丶豪族宗长和人头攒动掾史长吏,皆在恭敬地低头倾听他的话,没一人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看得刘备心中有些好笑,不知道士族豪族是在装样子,还是打算上行下效,将来投他所好,故而听得津津有味。
因为看到人群中还有士族子弟,拿出笔纸时不时低头在记录什麽,略微好奇望了几眼后,刘备则踱步,复说道:「孤见天气如此反覆,于是托卢师丶郑师,还有家中藏书颇多的蔡昭姬,耗费多时查遍史书典籍,得知由周文王时起,就常有天灾为祸,直至周平王乃止。」
「从平王起,谷米收成陡增,周室册封之诸侯应势而兴,列国开始伐交频繁。」
「数百年后,荀子感叹而言:天道有常,不以尧存,不以纣亡。」
「明智之士以往鉴来,光武中兴百年,天灾不断,此为天道运行之事,非罢免三公可止。」
「从周平王至今已有近千年,天气骤变之事,为千年未有之变局。」
「诸君日后为天下大兴农事的繁重,不亚于大禹治水啊!」
刘备说到这里,顿时感慨良多。
自打董仲舒向孝武帝提出天人感应以来,儒家认为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一旦天下出现灾祸,那就是汉家天子违背了天意,所以降下灾祸来警告。
如果历精为治,济世安民,天上就会降祥瑞以此鼓励天子。
但董仲舒也害怕孝武皇帝并不搭理他这套,立马想到另一个方法,反手把锅扣实在了丞相身上。
设使灾祸频发,不一定就是天子之罪,极可能是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丞相有罪责,解决方法便是罢免丞相,且还没有解释的馀地。
再怎麽有德之辈,只要仔细去找失德之事,就一定能找到。
从那开始,有灾祸则请罢丞相,到光武设立三公,变成了有灾异,朝堂统一请命罢三公来止祸。
天人感应放在以前倒没什麽,可如今小冰河将至,还搞这套最终吃亏的一定是刘备。
在连续天灾下,罢免谁都没用,最后的矛头一定会指向天子,到时天下官吏必会群体上奏,不是要求停止度田,就会是劝阻容纳胡人,亦或劝停逐渐迁徙各州宗族之事。
刘备思来想去,决定要当众表明态度,把天人感应尽量淡化,不然数百年的小冰河持续下来,酿成的各地灾祸,在不轨之徒挑拨下,不满的心全指向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