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备战(2 / 2)

复山河 新海月1 6044 字 18天前

训练新兵,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他们都有经验。

有人晕倒,主要是平常营养不良。等在军中养上几个月,情况就会好转。

您看那些老兵,哪一个不是身强体壮。

现在的训练,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高强度训练还在后面。

我们的士兵,从来不缺乏韧性。

伙食跟上,军饷发足,军心士气就不会出问题。」

李牧淡定的回答道。

虞军战斗力差,很大程度上都是钱粮不济导致的。

给一群饿着肚皮的士兵谈忠义,那就是一个笑话。

相比那些虚无缥缈的大道理,大家更关心下一顿吃什麽,什麽时候发军饷。

大家的生活,本来就苦。

最⊥新⊥小⊥说⊥在⊥⊥⊥首⊥发!

训练过程中的怨气,只要一顿肉,就能够平息。

足额发放的军饷,更是收获军心的利器。

李牧喜欢和其他虞军联合作战,不是指望队友们发挥多少作用。

主要是通过对比,培养士兵们的归属感。

同僚们吃糠咽菜丶饿肚皮的时候,他们能够吃饱,就是一种幸福。

同僚们被克扣丶拖欠军饷的时候,能够领到足够的军饷,也是一种幸福。

「平时多流汗,战事少流血。」

日常训练苦,那是大人爱兵如子,要记恩。

每次联合作战之后,麾下士兵的忠诚度,都会大幅度提高。

把外放出去旧部召集过来,补充满编制后,跟着大家一起训练。

看似在给自家岳父丶叔父卖人情,实际上也是做给嫡系亲信们看的。

有资源背景的将领,脱离了团队之后,日子都过的如此苦逼。

他们这些没有政治资源的将领,倘若离开了团队,那就更没法活了。

稍微了解点儿局势,就知道朝廷欠饷是常态。

能够拿到足额的军饷,才是大虞军队中的另类。

「难啊!」

「按照你定下的标准,军费开销实在是太大了。

最近这些日子,我这个湖广总督,一共才筹集了二十万两军饷。

为了这些钱,我这张老脸都搭了进去,在收复湖广之前,很难再有收获。」

李原一脸无奈的说道。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受财力上的限制,李牧送过来的兵,他硬是不敢收。

没有别的原因,接收过来之后,就要负责士兵的军费开销。

从湖广撤出来的部队,正嗷嗷待哺,需要他发饷养活。

以往朝廷留下的欠饷,他可以假装没看见,但现在部队的日常开销总得负责。

二十万两白银拆分成五个月使用,每个月仅有四万两的预算。

除了部队之外,总督衙门还有一帮人,需要他负责养活。

以自家私军为核心,加上湖广撤下的部队,一共整编出了八千人的军队,就被迫停下了扩军步伐。

「能够筹集到钱,就算不错了。

你这个湖广总督,现在就是一个空壳子。

从湖广流亡过来的士绅商贾,肯拿出钱来支持,都是给面子。

我这个闽浙总督,还有一个省的地盘在手,也就筹集了一百万两,其中还有不少是口头许诺。」

景国良跟着叫苦道。

在不加税的情况下,能够在两个月内,筹集出这麽多军饷来,换成文官总督早就乐疯了。

什麽时候,见过士绅商贾主动掏钱,赞助朝廷平叛的?

就算是给钱,那也只是嘴上说的好听。

真到了掏钱的时候,一个个又变成了铁公鸡,然后就各种叫苦。

这些都是传统技能,足够拿捏地方官府。

想要获得更大力度的支持,那就拿出实际的利益进行交换。

景国良能够筹集到军饷,自然是采取了非常手段。

为了让他们「自愿募捐」,李牧麾下的水师都被借了过去。

最近这些日子,严查福建海域的走私贸易。

抄家灭门不至于,不过逮住了走私贩子,高额罚款还是要缴纳的。

想要船队顺利出海,只要及时向总督衙门募捐一笔「讨贼饷」即可。

根据船舶吨位,每艘徵收300两到3000两不等。

不光福建在搞「自愿募捐」,舞阳侯这边也没有闲着。

朝廷控制区域,都在徵收讨贼募捐。

不给钱私自出海的,逮住了就是募捐额度的若干倍罚款。

基本上是看人下菜,钱财越多罚款额度就越高,最少也是十倍起步。

海商给不起的,那就找幕后的股东追缴。

玩法和明末的郑氏海盗有些类似,区别在于这是官方性质。

对拒绝缴纳的商贾,清算也不是在海上动手,而是陆军直接过去堵门。

哪怕各家在海上有不小的力量,面对直接从源头解决问题的对手,也只能暂时压制住怒火。

「山东世家案」的含金量,正在不断攀升。

可以捣鼓山东世家案,就可以策划福建世家案,两广世家案。

越是家大业大,就越不敢冒险。

「自愿募捐」固然肉疼,可是和叛军的血腥屠戮相比,那就完全不值得一提。

总督衙门只是分一块肉,叛军却要拿走他们的全部。

怀柔政策,那是抢完之后,所采取的措施。

本质上造反,就是用暴力手段,对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不把钱从他们的地窖中拿出来,那麽造反的意义何在?

到朝中弹劾,没有任何意义。

朝廷无力支付平叛经费,下面的人不放开手脚搞钱,天下就要易主了。

即便是要在朝堂上进行报复,那也要等平定了白莲教叛乱之后。

「你们两个大总督在这里哭穷,也不怕被人笑话。

大家的辖区,都是天下难得的富庶之地。

现在养兵成本高,那是粮食价格居高不下。

只需收复几个州府,解决了军粮问题,军费压力就会大减。」

「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我这个四省总督,也没比你们富裕多少。

江南那边一个铜板的收入都没有,两广这边军费开销太大,财政一样严重赤字。」

觉察到两人的眼神不对,舞阳侯急忙拒绝道。

出兵帮忙可以,但是出钱不行。

能够大肆扩军,还是山东世家的无私奉献,和北虏送来的大礼包。

这些费用,从一开始就划拨到了军中,并没有到他这个总督手中。

两广的财政收入,要用于收复江南和战后重建,没有一分是多馀的。

「不是要钱!」

「锦衣卫传来消息,叛军在东南地区的两大反贼,私底下又接触了。

大概率是商议北伐中原,或者是要南下进攻两广。

现在是盛夏,待到秋收之后,敌人就会出兵。

到那个时候,新兵训练也差不多结束了,可以把部队拉到战场上和敌人过过手。

主战场放在那边,不能由敌人定,我们必须掌控战略主动权!」

李原摇了摇头说道。

组团巡视营地,本身就是为战争做铺垫。

战争时期,实力就是话语权。

东南三大总督中,就数舞阳侯麾下的军事实力最强,远超另外两大总督。

在选择主战场丶战机的时候,注定绕不开舞阳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