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
南京,吴皇宫。
「卫嘉瑞,看来是被南昌的花花世界,迷晕了双眼。
这才开战多久,连长沙城都给弄丢了,简直是丢人现眼。
现在居然还好意思,向我们开口救援?」
傅皓轩一脸不屑的说道。
义军在李牧手下吃败仗,没有什麽好奇怪的。
可以往的时候战败,大家都坚持了一段时间,局部战场上偶尔还能反击一下。
新生的大楚政权,从开战到现在,就一直在挨揍。
别说是组织反击,就连守城都没能多坚持几天。
这样的战绩,自然入不了眼。
「陛下,楚军一路败北,湖广局势已经糜烂。
楚王的主力又聚集在江西,想要调入湖广参战,最快也有一个多月。
以李牧那贼子的进攻速度,一个多月的时间,足够他横扫岳州,攻占武昌。
下一步敌军很有可能顺流而下,进攻九江府。
伪朝官军景国良所部,现在占领了松江府的大部分地区。
北线还有伪朝的九边精锐。
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未来我们很有可能遭到三面夹击。」
左丞相钭瑞宇率先开口说道。
在天下诸多义军中,就数占据南京的吴国,声势最为浩荡。
风光无限的代价,也为他们吸引了虞军的火力。
为了围剿他们,永宁帝不惜和辽东军镇妥协,换取了辽东铁骑南下镇压叛乱。
效果非常明显,北伐大军直接撞的头破血流。
北线遭受重创的同时,东边又有官军在松江府登陆,对他们的后方造成了威胁。
光这些麻烦,他们还能够游刃有馀的面对。
毕竟,边军精锐虽然能打,但士卒都是北方人。
在中原大地驰骋没有问题,一旦进入江南水乡,战斗力立即锐减。
东边的景国良所部,看似有数万大军,但真正能打的也就那麽两三万募兵。
在占据松江府后,就停止了进攻步伐。
可若是再让李牧所部占据武昌,顺江南下杀过来,那就真的很难说了。
面对三方合力剿杀,吴国的战略活动空间,将在最短时间内遭到压缩。
如果不能迅速击败敌军,败亡就是时间问题。
不能奢望每一次,都有北虏入寇,替他们解围。
「陛下,丞相说的不错,岳州府我们必须救。
最起码要做出一个救援的姿态,鼓动楚国和伪朝打下去。
即便是岳州府不保,我们也要帮楚王守住武昌府,让他顶在对抗李贼的第一线。
事实上,楚国现在的悲剧,完全就是他们战略失误导致的。
明明有更适合定都的武昌,偏偏跑去南昌定都,导致战略重心偏移。」
礼部尚书胡宇哲忍不住吐槽道。
缺乏战略规划,这是所有农民起义军的通病。
大部分农民起义军高层,都来自社会底层,见识非常有限。
发动起义成功之后,马上就开始享乐,根本没有远大志向。
这次白莲教起义,在历史上众多农民起义军中,都算上高配了。
高层的这些人,大都在地方上小有身家,读过几年书。
不过也仅限于此,真要是有雄才大略,他们也不会带头开启乱世。
楚国选择定都南昌,本质上也是内部妥协的结果。
楚王创业团队,一共分为五大派系。
分别是以广西人组成的元从派,云贵将领组成的西南派,以及后面加入的江西派丶湖广派和浙江派。
元从派和西南派加入时间较早,当时还是草台班子,无法吸收文官加入,都是以武将为主。
楚王带领的创业团队发展壮大,还是进入江西之后。
江西文风鼎盛,识字率远高于西南,民间有大量不如意的读书人。
当时白莲圣国如日中天,对这些落魄书生,有了足够的吸引力。
随着团队的成型,又吸纳了大量降官丶士绅加入,成为了楚国文官集团的核心。
湖广派和浙江派是最后加入的,错过了创业红利期,在朝堂上话语权相对较低。
楚国的地盘,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广三省,都城肯定要在三省中产生。
参与定都之争的,主要也是这三派。
确切的说是江西派和湖广派,浙江派只是象徵性的表示了一下,没有卖力争取。
毕竟,杭州府被吴楚两家瓜分,其他州府份量不够。
仅从楚国现有的地盘来看,南昌上从承湖广,下接浙江,貌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加上江西派在朝中影响力更大,南昌很自然的成为了都城。
可是放眼整个天下,南昌局限性就太明显了,只适合充当割据政权的政治中心。
湖广遭到官军攻击,楚国就反应不过来,无法进行及时调整战略。
倘若想要夺取天下,南昌的局限性还会更大,远不及武昌方便。
「胡尚书,话不能这麽说。
伪朝大厦将倾,天下义军中最有希望问鼎中原的,就数陛下和楚王。
楚王鼠目寸光,选择定都南昌,正好说明了陛下天命所归。
我们不仅不应该嘲讽,还要让他们一直错下去。
其实南昌府也不算太偏,楚王想要谋取两广,完全可以把行政中心放在赣州。」
杨敬仁刚说完,群臣直接哄堂大笑。
嘴上说着不嘲讽,实际上他嘲讽的更厉害。
赣州府同样是江西重镇,充当临时政治中心,也不是不行。
前提条件是:楚军收复了湖广,拿下了两广福建。
不然天天打首都保卫战,根本顾不上其他战场。
……
长沙被攻破的消息传入衡阳,守军的士气进一步遭到削弱。
本就摇摇欲坠的城池,在坚持到第三天之后,就被官军收复。
一连收复三座府城,对湖广地区影响是巨大的。
叛军占领这些地方时间太短,中途还被官军收复过一次,地方上本就民心不稳。
现在再次被收复,湖广地区倾向于大虞的士绅们,很快又活跃了起来。
只是相比上一次,此时活跃的士绅人数,已然大幅度减少。
连续的战火,给湖广士绅集团,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叛军劫掠屠杀士绅,朝廷同样要进行秋后算帐。
那些投机者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士绅集团内部的斗争,同样残酷。
尚未进行调查,就有人把名单送了过来。
那些士绅家族,有子弟投奔乱党,都被记录的清清楚楚。
「我大虞养士两百七十载,居然有这麽多乱党,实乃天下之大不幸!」
听到自家叔父感慨,李牧暗自摇了摇头。
这才到哪里啊!
分头下注,这是世家大族的存身之道。
叛军势大,露出了夺取天下的可能,他们肯定要插上一手。
哪怕家业被抢,族人被杀,一样不影响他们下注。
家族血仇先记着,后面再伺机进行报复。
针对整个义军群体不现实,一般情况下,都会找具体执行者算帐。
历朝历代皇帝诛杀功臣,背后都少不了他们这帮人拱火。
开国初年的各种大案,他们都在幕后推手。
大虞的文人世家,没有两晋门阀那麽厉害,敢无视朝廷。
负责打前站的,多是存在感较低的远支旁系,或者是依附于他们的门生故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