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草原
看完了海边的风景,
何博又带着庄周去了北边。
他专门给自己变化出了一身新的衣服,裹着羊皮大袄,带着插了羽毛的帽子,骑在一匹被他招来的骏马上,跟这里的蛮夷混为了一体。
庄周也被迫跟着入乡随俗,穿上了左社的衣服。
因为羊毛服饰比起诸夏的布匹来说,要厚重和粗犷许多,而庄周本身,
其实是有些胖的,所以当他裹上新衣之后,整个形态就变成了圆滚滚的模样。
偏偏他又是个死鬼,本质是虚无的。
是故庄周举止行动起来,也没有一点阻碍,还满是轻盈的感觉。
何博看着他,就哈哈的发出嘲笑,「,这下子不用抱着葫芦,你也可以在水里飘浮起来了!」
死了之后,
庄周根据生前的习惯,又在自己的宅院里搭起了杆架,种了一串的葫芦他会用这些葫芦做一些盛水的工具,跟其他死鬼们进行交换。
其中有一个特别大的,非常得庄周的喜爱,经常被他背在身上,带着到处炫耀。
何博看他这样,还特意询问过庄周「为何如此」?
庄周就说,「这不是你的问题吗?
1
「阴间诸多城邑,只能通过弱水往来,但弱水深流而阴寒,死鬼是不能够直接触碰的,只能乘舟于上,小心自己被弱水缠住,冲荡了魂魄。」
「我懒得每次渡河再去找摆渡的了,用这个大葫芦做舟乘船,却是正好!」
「这葫芦还有如此大用吗?」
何博有点惊讶:
那跟个小孩儿大小的葫芦,竟然能承起庄周这形体圆润的?
不过转念一想,
哦,
庄周是个鬼啊!
于是他没有疑问了,
后面还跟着庄周一块趴在葫芦上,在弱水里玩了好几次漂流。
面对何博的打趣,庄周一点也不为所动。
反正已经习惯了。
他只是看着不远处放牧的胡人,然后抬起手抚须说道,「看相貌,那些人是诸夏跑过来的?」
蛮夷的相貌,
跟诸夏的君子们,还是有些不同的。
主要是因为诸夏的祖先,早就凭藉自己的赫赫武功,为子孙占据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而子孙也不负祖先的期待,用自己的勤恳和智慧,将土地开发起来,并且牢牢占据。
所以,
很多蛮夷就只能往山上,或者荒凉的草原上面跑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毕竟自古以来,诸夏的君子们就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完祖先就要去打仗,打完仗就要用蛮夷祭祀祖先。
而面对这种完美的循环,
蛮夷只能选择响应远方自然的呼唤,跑路去那些诸夏君子还没有看不上眼,或者说没有扩张到的地方了。
如此一来,
被驱赶流离,在荒凉苦寒之地,久受日晒雨淋之苦,饮食风俗,也跟中原大不相同,自然让蛮夷的容貌,跟诸夏君子们出现了些许不同。
庄周跟鬼神去过高原,看过那里的风景。
那里比起草原还要荒芜,那里的人比起中原,也要更加辛苦和沧桑。
而眼下,
庄周发现不远处那些放牧着生羊的人,虽然神色间也带着疲惫,但总体上,还是跟土生土长的牧民有着许多不同。
何博点了点头说,「是啊,当初中山覆灭的时候,就有一些跑到了北边「后面三晋相继灭亡,跑过来的人便更多了。」
鬼神还感慨道,「诸夏的后代,总是特别有毅力,特别善于学习的。」
「这些人起初还打算在这里耕种呢,后面发现草原上的水土跟中原完全不能相比,很快就转为游牧了。」
庄周听了他的话,脑海中很快就将前因后果推导了出来一赵国胡服骑射后,
为了磨练兵锋,曾多次跑到草原上「打草谷」,并打服了许多胡人,将之吸纳为赵国军队的一部分。
这些胡人跟着赵国混了,为了方便赵国掌控,自然要南移一些,将自己原本占据的土地腾出来,给后面因为亡国而四散跑路的中山遗民留下了地方。
而那些中山遗民,
也早就在中山国持续不断的「诸夏化」政策下,变成了诸夏的模样,成为了炎黄的子孙。
随着秦国兼并六国的步伐越走越快,被迫逃出中原的诸夏人更是越来越多。
但草原若是可以轻易被开垦,转为广阔耕地,诸夏的祖先早就动手了,
哪里会等到这个时候?
于是,
这些汹涌而来的诸夏人,最终选择了走「道法自然」的路线,贯彻了圣贤说的「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这个道理。
如此,
才有了庄周所见的,正在放牧的诸夏人。
但庄周对这样的转变,并没有额外的看法。
因为根据环境而选择生存方式,这本就是「道」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