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啊…”
“那啥也别说了。”段立轩下定决心般呸了烟,和陈熙南脸贴着脸,“要治到最后真没了,也算咱也尽力了。要搁这儿撒手了,她就变成个疙瘩,总在你心里头长着。我知道你是怕她拖累我。别这么合计。”他扣摁着陈熙南的后脑勺,轻声却坚定地安慰道,“我当她是咱俩小崽儿,啥样儿都愿意要。不哭了,啊。傻的咱也不怕,二哥有钱养呢。”
第51章 葛蔓纠缠-51
在球场上,哪怕胜负已定,球员依旧会奔跑防守。马拉松里,哪怕是倒数第一,跑者也不会停下脚步。
但无论是球赛还是长跑,都存在进度条。而有一个地方,只能在黑暗与未知里前行。
二院神外的住院部,几乎每天都回荡着痛苦的啜泣:太难了,实在是熬不下去了。
可奇迹是熬来的。它藏在困难又无助的日子里。或许永远不来,也或许,下一秒就来。
所以熬吧。没别的招。病人熬,家属熬,医生也得熬。
陈熙南拿着保活的CT片和病理报告,到处去请其他科室看。一宿宿地查资料,在各个论坛上发帖。就这样苦熬了一个多星期,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可能是被他的执着打动,呼吸科一素未谋面的同事在群里@他。说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时,可以去细菌室找老狄试试。
老狄不姓狄,也一点都不老。她本名王泓,只是细菌室的一名普通医生。细菌室是医护间的简称,正规叫法是“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说起检验科,可能大众印象就是验血验尿验大便,简称搅粑捣尿科。但其实这里汇集着各种各样的标本。胸腹水,脑脊液,骨髓液,痰液,活检组织,以及各种分泌物。
所有的临床都离不开检验,这里天天要忙到半夜。
但作为不收治病患的二线,检验科并不受领导层重视。绩效奖金经常停发,平均薪酬常年垫底儿。和儿科,超声科,并列为三大穷科。
不仅没钱,还没成就感。段二爷的保安都能收到锦旗,但没人在意病理报告的落款。
就这样一个破烂地方,还在不停内卷。别说作为知名三甲的二院,就连社区医院,检验科都要求全日制本科学历。而只有大专文凭的王泓,尽管在这里勤恳奉献15年,也没评上过任何职称,一个月不过六千块钱。
王泓这个名字,在名利场上可能没含金量。但在各科医生之间,她口碑非常响亮。如果把治病比喻成打仗,那检验科就是侦查连。如果把诊断比喻成破案,那王泓就是神探。作为科室里的狄仁杰,她每年能亲手检测出上百种病菌。
博士请教大专,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玄幻。不过在医院各科之间,可谓隔行如隔山。
上午十点,正值门诊的高峰时段。护士站水泄不通,各个窗口都排起长龙。
耳边是病人和家属的吵闹,什么时候取报告,化验标本送到哪儿。交款的拿药的,处处人声鼎沸。
陈熙南刚值完一个夜班,挂着俩大黑眼圈。拖着脚步穿过人群,径直坐上急诊的电梯。
电梯门缓缓闭合,像一个安静的盒子。数不清的喜怒哀乐,都被关在了外头。
他疲惫地靠在厢壁上,打了一个狂野的段式哈欠。
陈熙南原来打哈欠的时候,习惯用拳头抵着嘴。段立轩总拿这事儿笑他,说他‘夹夹咕咕’(扭捏)。
他反问什么样的哈欠不夹咕,段立轩就给他倾情示范了一把。首先不能拿手挡,其次嘴要张得大。最灵魂的,是要打出声来:“á~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