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知道如何播种,施肥、灌溉、病虫防害、收种都说的头头是道。
年珠听的却是晕头转向,直接开门见山道:“您是司掌柜介绍的人,自然错不了,若说起做生意,我还能与您说上几句。说起这些事,我可是不折不扣的门外汉,一点都不懂。”
说着,她笑道:“您就直接与我说今年一亩地的收成能有多少吧。”
那农户斟酌一二,才道:“要是后来按小的法子播种的稻田,一年应该能有三石收成,若没有经过晒种的稻田,大概能有两石半的收成。”
当日他去周家村,曾与周老伯等人建议过重新播种,只是可惜,许多百姓家能多余的稻种都没有,只得做罢,真是可惜了这样好的稻田。
他给的还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但足以叫年珠高兴起来。
“若这样说来,稻田的收成比往年足足增加了五成,周老伯等人也能过上个肥年。”
“我呀,先替周老伯等人谢过您了。”
她还看了看那已誊抄完毕的《种稻谷指南》,见上面的内容写的详细,当即就吩咐人去给周老伯等人送去。
吃过了午饭,年珠又去看了看那些花椒树。
“这些花椒树都是从汉源运来的,想必是极品中的极品,我也不指望这些花椒树能结多少花椒,赚多少钱,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四川百姓家家户户都种上这样好的花椒树?”
那农户是擅种果树的,如今听到这话只觉惊愕。
毕竟这几日他忙前忙后,一直想的都是如何让这些花椒树有更大的收益。
他一愣,继而道:“格格放心,小的尽力试一试。”
“花椒树不比核桃、板栗等果树,易存活,寻常分枝就能活下来。”
“只是不知分枝存活后,结出来的花椒会不会与原来那些花椒一样好。”
年珠笑道:“不管品质好坏与否都不重要,如今先要保存那些分枝存活才行,花椒价贵,即便品质差些,若家家户户都种上三五棵花椒树,一年也能多几两银子的收益,日子能好过不少。”
那农户连声称是。
年珠瞧着时间还早,索性去了周家村一趟。
周老伯如今一看到年珠面上就满是喜色,笑道:“小姑娘,你又来了?你找了那几个农户可真是厉害,我照他们的法子试了试,田里的害虫真的少了很多。”
“还有我后院种的那两棵梅树,其中一个人也有办法,说是每年结果之后多施肥不说,还要修剪果树,说什么一棵树的也就那么多营养,果子多了,营养就不够分了,结出来的果子又小又涩还不说,还没熟了,就全落了。”
“如今我也就司马当成活马医,试一试,等到了夏天,请你吃梅子。”
“好嘞。”年珠笑道。
整个周家村,知道她身份的人唯有周老伯,甚至连周老伯的家眷都不知道,所有人真当她是菩萨身边的仙童。
从村头一路走来,她明显发现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比从前多了许多。
如今正值春日,周老伯招呼着两个孙子给年珠去山上摘野果子,他则有一搭没一搭陪着年珠说话。
比如,若今年收成好,他有了闲钱,就要送孙儿去念书。
比如,等到了秋季丰收,他就多买两头小猪仔回来,叫孩子们有肉可吃。
……
年珠听着,脸上的笑意也渐渐多了起来。
“周老伯,您说,我办一个书院如何?”
“这书院只收寒门学子,若成绩优异者,不仅分文不收,每月还有钱赚。”
“四川人杰地灵,不乏聪明人,若大家有书可读,一年定能出几个进士的。”
这件事并非她一时兴起,而是知晓周老伯小儿子去世一事后就有这个想法,只要出得起价钱,总会寻到名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