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1(1 / 2)

呢。

夏安然不知道他的辅政大臣在想什么坏主意,他去找负责施工的匠人们去了。在得到确切消息说这个粮仓可以在“冬藏”之前完工之后,夏安然眼珠子转了转,准备去做一件大好事。

——开仓售粮。

作者有话要说:

刘小猪:暗中观察.jpg

刘小猪: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哥哥这么做了就这么学叭。

官僚:不明白这是为啥子!!

官僚:算了还是拍彩虹屁叭!!

夏喵:????嗯???不是,我没有这个意思啊,你们古代人都那么能脑补的吗?

农人在春末夏、一直到收货前的时候是最苦的。

这时候去年的粮食已经吃完了,新的粮食还没有来,基本上民间的高利贷都是这时候出来的,尤其是如果一个家庭受到了某些冲击之后,那绝对是没有粮食的。

然而如果借贷,到了秋天还完之后冬天就又没粮了,只能继续借。最后农民等于在给放贷公司做白功。

所以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候就提出和完善了“青苗法”,即官方借贷,想法是好的,但是最后因为把控不严,以及地方官僚的贪腐,还有利益相关者的挤压等等举动导致失败,反而伤到了农人。

其实挺可惜的。

怎么说,宋朝对于士大夫的宽容,某些程度上反而制约了其发展。

含嘉仓是典型的北方仓库,和南方情况不同哒,南方基本都是往空中发展,北方是往地下。

含嘉仓本身是建立在洛阳城,是隋朝那位不可说之人建立滴,因为大运河贯通,给洛阳带来了丰富的储粮。

其本质就是——地上挖个洞,粮食丢进去,然后在上头做密封层,最后用土把他盖起来。利用地下缺氧保湿的环境保存粮食。

中国人以谷类为主粮其实有个特别好的好处就是,谷类是植物的种子,而最早时候它们就是野草,野草的种子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娇气,而且在环境不太好的时候会进入休眠期,等环境一适应撒一把水就会发芽,这给了粮食存储的时间和空间。

在干燥地方可以存粟九年,米五年,豆子什么的要短一些。

含嘉仓一直从隋朝用到了宋朝,后来宋末战乱才被废弃,在宋南迁后更是没有了必要。

当然这样的仓库一定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说不好取拿,一拿就全部都得拿出来。所以后来到了明清的仓库基本就和现代仓库类似了。

但是优点也在于它不好取拿,就不太容易发生新旧粮堆积的情况。

咳。有时间把旧粮挖出来一部分,再把新粮拆开来倒进去还不如不要开仓呢。

所以作者君猜测它是一次挖一个缸,然后全部拿出来然后重新填充的使用方法。(没看到它是怎么实际运用哒,作者君是猜哒!)

以中山国小国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好推行的,毕竟交通便捷,如果是推行整个大汉的话,在大运河没开的时候坦白说有些难度。

水运的优势比陆运大太多了。

如果刘小猪照抄的话……嘎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