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8(2 / 2)

小吏写完了还会交由考生检验补充,呃……不认识秦字?那,那就没办法咧,只能吃个没文化的亏了。

六国的水工听到这一句话可就气坏了,他们不过是不认秦字而已,怎么就没文化了?明明是你们秦国没有跟着世界潮流走被时代抛弃了好吗?但这也没处说理去,你跑到别人的地盘去就业,不认识别人的文字可不就得吃亏吗?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一边祈祷小吏听明白了他们的话不要记录错,一边暗下决心在离开考场后一定要发奋学习秦字,以备复选。

就在这场名为考试,实则是招聘的活动中,有二人的考卷极为出类拔萃,以至于考官三人难以评出个优劣来,只得递交到秦王面前。

秦王展卷一读便知道下头人打的是什么心思了。

这二人所答要评出优劣不难,但是要评出个可实行性却不容易。

一份答卷说的是整治灌县岷水一带,主要治岷水之涝,兼顾灌溉作用。

另一份则是整治关中地区的平原地带,沟通泾水和洛水,主要治旱,兼为泾河分流、改善关中平原土壤盐碱化。

这两份答卷都写得极为详细,不难看出这二人都是有备而来。

对于三个考官来说,没有办法在其中选择任何一项,一个是就在眼皮子底下,如果能够成功便是关中平原的大丰收。一个则是稍远一些但是一直犹如附皮之藓一般时不时就让人想要挠一下又不好下狠手的蜀郡。

这两份计划书若是单独出现,定然会让他们欣喜若狂如获至宝,但如今便只剩下为难了。

就连嬴稷也十分意外能够看到第二份答卷。

坦白说对于蜀郡那份他心中已有准备,那日自李冰处归去之后他更是掏出了蜀郡地图看了又看,也拿着当地的县志算了又算,虽然外人并不知晓,但是嬴稷其实已经开始为蜀郡的工程做起了准备。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时候又来了一个让他心动不已的计划。

如果二者并行……

他保持沉思的姿势抬了抬手指,轻声道:“去把丞相请来。”

范雎一听嬴稷询问能否同时开两个大型工程,表情立刻就苦了下来。

他将两份计划书看了一遍,然后告了一声失礼,请来了治粟内史和御史大夫,三人盘算了半天,给了秦王一个肯定的答复。

倒不是秦国如今劳动力富余,而是因为灌县的治理属于蜀郡,自蜀国归秦国管制之后一直都是一个不服管地带,而自从粮仓计划落空后,这块地方就被秦国暂且放置,大有任其自生自灭之意。

主要原因蜀道难,进出都难,当年若非张仪想出了一个石牛计令蜀地自行开路,秦军想要入蜀绝非易事。另一原因则是蜀郡自归秦后教化难,当地人不服管,秦蜀两地难以融合。

蜀地民风彪悍,巫祝势力强大,而秦已经进入了法治,绝不能允许一个地方有另外的势力居于律法之上,便是因此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