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3(1 / 2)

情,因此当听闻秦王对他们说想要让他们以后入他的忠烈祠时,白起和范雎二人非但没感觉到不吉利,相反极其兴奋。

尤其是白起。

坦白说,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对于自己的未来做了一系列的设想,而其中唯一没有的便是寿终正寝的好结局。

其中种种理由若要论述起来极为复杂,但要论其中精髓不过「功高盖主」四字而已。

白起已经位列秦国列侯中的第一阶梯,上无可封。

而且秦王老了,秦国随时有可能改换王。而在秦国的历史中,重臣和新王之间关于权力的激斗以及由此而出的血腥和杀戮太常见了。

臣杀君、君弑臣、臣推举傀儡、王韬光养晦隐忍而后行简直都成了每一次新旧交替的家常便饭。旁的不说,便说如今的秦王嬴稷,他在即位之初便是一场持续了三年的叛乱。

白起可以说自己无心夺权,但这事他说的不算,得看别人信不信。

但嬴稷如今的这一提议便是告诉了白起,他不打算动自己,最起码在现在,在秦王眼中,他白起还是以秦国的功臣的身份,作为秦王嬴稷最信任的臣子之一而存在的。

白起一生杀伐不断,他年少时便上了战场,此后不断转战各个战场,一路自普通庶族升迁而上,靠的全是搏杀,这一具身体一路打拼下来早已经千疮百孔,他其实也没有多少年可以活了。

白起不怕死,但如果可以,他并不想以一个罪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

更不想有朝一日他无法被埋葬在这一片他曾经守护过也为之征战过的土地之上。

他想得明白,也清楚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死局。

秦王嬴稷或许可以容得下他,但是嬴稷必须为下一任的储君考虑。安国君性格软弱,又平庸无能,为了安国君能够顺利地接过帝国的权柄,白起必须也只能让位。

而现在的秦王不知为何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向着白起伸出了名为荣耀的镣铐,而是否要将头伸入,由白起自己决定。

白起知道,嬴稷是在给自己制造一个信任他的理由。

这一分来自王的慈悲……

白起大礼而拜,“臣愿伴随大王左右。”

他接受了这一副镣铐。

范雎心里亦是欢喜。

秦王的相邦是一个高危职业。能够全身而退的并无多少,而显然,如今的秦王,便是在给他一个承诺。只要他乖乖的,那么自己便不会因罪而亡,但同时其中也有未出口的威胁。

这是秦国的忠烈祠,要想入其中得享祭祀,他自然从头到尾都得是秦国人。

所以,秦王也是在无声地警告他,即便在权力交接以后,他不再为秦国的相邦,那他也不能再离开秦国去别的国家辅助他国。

范雎不敢犹豫,他也没有必要犹豫。

他年岁已高,经历过侮辱和欺辱,从泥泞中爬出来。

作为一个臣子,他找到让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也能找到一个愿意纳谏的君主,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范雎就觉得自己在秦国这些年和秦王之间也能称得上君臣相得,他陪着秦王走过了被母亲和舅舅所压制的那些岁月,也陪着他撑过了国内空虚咬紧牙关挤军粮的那些日子,他们兴过兵,打过仗,改过革,也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朝代。

而一直到最后,他大王依然愿意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