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离谱而让人觉得不太像是真的。
俞妙则就在安安分分地磨着开题报告。
查资料和撰写论文对她来说都并不难,只是有时候忙着忙着就忘了时间,一瞥发现已经凌晨两点半了。
这样就导致第二天起来特别痛苦,上课的时候都没有什么精神,只能猛猛喝着咖啡提神。
到周末没有课的时候,一觉醒来就是中午十二点了。
渐入寒冬,下午还没有下课,天就已经灰蒙蒙的黑了。
冬季的学校里只能看见一大片白茫茫的雪景,还有站在大雪中光秃秃的树枝。
每年这个时候,她们就会特别期待春天。
只不过等到春天到来,南荣敏却延迟了半个月才回来。
再见面时,南荣敏就满面春风得意地跟俞妙则说,她已经确定好在海市云科院那边的导师了。
俞妙则也很开心地恭贺了她。
将毕业论文和升学这两件大事落实下来,大家都能彻底松一口气。
因为大三第二学期的课程已经很少了,南荣敏就几乎每个星期都往返着海市和上都,都快要变成空中飞人了。
俞妙则也开始正式到实验室里干活。
到她修完本科学分提前了一年毕业时,班上不少同学都特意来祝贺她。
心直口快的同学笑着说,现在俞妙则要提前升学了,总算他们可以来竞争一下下学期的专业第一了。
大概从初中到大学,她都是永远矗立在山峰最高处的丰碑,别人遥遥望着,却永远也没有机会越过去。
研究生开学后,俞妙则就要搬到新宿舍,和两个同样是研一开学的姑娘同住。
不过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基本在研一的第一学期就能够处理好学校内的所有课程,后面的时间就是安心地待在实验室。
为了方便平时过去实验室干活,俞妙则就直接搬到学校外面住。
春去秋又来,这一整年她完成了发论文,以及跟已经读到博一的蔡学姐完成了数字化天体模型系统,只不过她还将原来的天体模型演示添加上一个行星临界区域。
国外正在构建地球哨兵卫星系列,但是据说这个系列卫星主要是对地球的地面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观测。
而行星临界,更类似于近洛希极限的一个计算和监测点。
“太空警卫队吗?”蔡晴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天上,才犹豫地说道,“可如果真到了能派上用场的那一天,再让太空警卫来执行任务,好像也来不及吧?”
看见天空上忽闪忽闪的星星,每一颗星星从宇宙中走过都能留下星轨的痕迹。
俞妙则就走到望远镜后,只是看着更为遥远的宇宙。
会有那一天吗?这是所有人都不会希望的结果。
好像进入千禧年后,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关于世界末日的传闻涌动着,但最后都被证实不过是讹传。
回到实验室,正好和关师兄在门口碰了面,然后一起被吴教授喊过去了。
关师兄是在明年博士毕业,俞妙则也即将结束五年的学业。
其实上都大学航院的学生当中,如果是要继续走科研路线的,每年毕业后选择去海市那边的学生都占到1/4。
吴教授找俞妙则来谈话,主要是想要劝她留在上都读博。
不过读博这件事从始至终都不在俞妙则的规划之中。
见她心意已决,吴教授只是说觉得可惜。
但如果不读博的话,对于她要去海市研究所发展,吴教授觉得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海市航天研究所在每年都会发布招聘公告,招聘博士毕业生,及优秀的硕士毕业生。
俞妙则就属于后者,优秀的硕士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