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嫡福晋 后世常有人诟病清朝的满汉……(1 / 2)

后世常有人诟病清朝的满汉不通婚政策是歧视汉人,把汉人当做下等人,所以才不让满人和汉人通婚。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在清一朝,满人确实是有歧视汉人的思想,但满汉不通婚——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旗民不通婚这个规定,最初推行还真不是因为歧视汉人。

旗民不通婚,指的是八旗的人不能和非八旗的人结亲,但八旗内部的满人、汉人、蒙古人、高丽人等可以自由通婚,并不限制。而且,就算是旗民不通婚,其实限制的也没有那么严格,主要规定的是八旗子弟不能娶非八旗女子为正妻或继妻,若是纳妾那是不做限制的。而八旗女子也可以嫁给非八旗男子,只是出嫁以后,就会被八旗开除户册,失去旗人身份,但这一点其实就和现在的结婚后迁户口差不多,只要和娘家关系好,并不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

当然,规定是这么规定的,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其实还是民不举官不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事实上,八旗子弟娶非八旗女子为正妻的现象一直都有,为数也并不算少,而其中虽然以汉军旗人为多,但满军旗的也不是没有。

最后说回来,清朝刚立国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这一条政策,上层甚至是鼓励满汉通婚的,顺治不仅下过明旨,还纳了一名非八旗女子入后宫以作表率。只是这种鼓励没过几年就被废弃,转而变成规定旗民不通婚,其中的主要原因却是因为八旗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核心军队,当权者认识到,他们想要坐稳天下必须依靠八旗兵丁,而一个纯粹的八旗能够被他们更好的掌控,所以他们试图通过控制旗民通婚,来保持八旗内部的封闭性,以此维持对核心军队的绝对掌控。

——至于最后的效果,只能说见仁见智吧。顺治当初应该也没想到,不过短短一两代人,八旗的战力就能糜烂到这种地步。

“废除旗民不通婚?”胤禛眉心跳了跳,他总觉得,儿子这一个建议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背后定然有更深的目的,至于具体是什么目的,他竟然一时想不出头绪。

胤禛深深地看着儿子:“你应该不会不知道,私下里和民人通婚的旗人一直不缺。”

“儿臣知道。”弘书点头,“但底下人偷偷做和官方明确的支持含义是不一样的,造成的影响也天差地别。”他顿了顿,还是下定决心道,“事实上,儿臣认为,在废除旗民不通婚后,选秀也该将汉家闺秀纳入,咱们皇家更该向世祖学习,主动与汉人通婚以做表率。”

虽然弘书很不喜欢选秀这种把女子物化的形式,但在时下大多数人看来,皇家选秀就是通天的阶梯,能参与进去就是一种地位的象征。所以,在没有能力改变之前,弘书不会回避利用它去达到一些目的。

胤禛瞬间门抓住一道灵光,身体前倾,紧紧盯着儿子,压迫性极强地道:“你想娶汉人女子为嫡福晋。”

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

弘书呼吸一窒,虽然他在说出那句话时就已经做好了被看透心思的准备,但阿玛敏锐的反应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有这个打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确定要争夺皇位的那一刻起,他就时刻不停地在想,登基以后要如何将大清上下拧成一股绳,上下一心地去搞工业、搞基建、搞发展,而不是勾心斗角的争权夺利。

但要做到这一点何其难,封建社会的矛盾太多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朝廷和世家宗族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官员内部派系的矛盾,皇权和官权的矛盾……而大清还要额外叠加一个满人和汉人的民族矛盾。

光是想一想,弘书都觉得窒息。前面的那些矛盾,每一个国家都有,哪怕是现代国家,这些矛盾也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有些隐藏的更深了而已,弘书很有自知之明,多少伟人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就别妄想了,还是老老实实地照着后世经验抄一抄作业吧。

而最后一个民族矛盾,弘书想来想去,还是决定选择联姻:娶一个非八旗的汉族姑娘,生一个有满汉两族血脉的继承人。这样虽然不能立刻解决满人和汉人之间门的固有成见和隔阂,但却会发出一个积极的讯号,给两族融合提供一个更好的潜移默化的风向。

可能很多人对联姻的感官不好,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联姻就是一个简单又行之有效的表达亲近的手段,否则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高层联姻不会层出不穷。老百姓朴素的观念里,就是会觉得亲家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会认为你选择和我们家结亲,就是看重我们家、喜欢我们家,否则你为什么要跟我结亲呢?结亲结亲,缔结亲戚,我们因为一场姻缘,而成为了本应有血脉关系才能称呼的亲戚,这还不够表明我们亲近的关系吗。

当然,决定联姻,并不代表弘书就是彻底放弃感情和婚姻,用其来换取利益了。他只是给未来的妻子加了一个汉族人的限定条件而已,符合这个条件的姑娘不要太多。就算不加这个条件,按照现在的社情,他未来的婚姻也逃脱不了盲婚哑嫁,日后的感情和婚姻生活过成什么样还是要靠他自己经营。

这些是他早就已经想的十分明白的事情,因此面对阿玛出乎意料的反应,他也没有退缩,坚定道:“是,儿臣想娶汉家姑娘为妻。”

胤禛心中一瞬间门闪过万千想法,最终说出口的却是:“你可知道,一旦你做出这个选择,你将会失去宗室和满蒙的支持。”

从家天下出现的那刻起,除了开国皇帝之外,皇位,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家之皇位,放在元清两朝,甚至可以再加一句‘是一族之皇位’。你因为身份和血脉通过世袭的方式获得了皇位,转头却想用全家共有的东西去讨好别人,将自家的利益分给别人,那对不起,这个皇位你别想要了,吃里扒外的东西不配。